-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炮制的概念: 炮制是指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古代称为炮炙、修治、修事等。 第一时期---春秋战国至宋代(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 战国时期《黄帝内经》中有“治半夏”、“血余炭”等记载。 西汉时期《五十二病方》中记载了净制、切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等炮制内容。 东汉时期《神农本草经》中最早提出了炮制的理论原则 宋代炮制方法系统化,形成了较系统的炮制通则,增加了新炮制方法 南北朝时期《雷公炮炙论》,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首先提出了应用辅料炙药——奠定了后世中药炮制发展的基础。 第二时期---金元、明时期(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 陈嘉谟 《本草蒙筌》提出了制药的原则: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系统论述了辅料的作用原理。并将炮制方法归纳为水制、火制、水火共制三类。 缪希雍《炮炙大法》我国第二部炮制专著——提出了著名的“雷公炮炙十七法”。 《本草纲目》药物有“修治”专目,综述了前人的炮制经验。 第三时期---清代 (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 炮制品种增加。 张仲岩《修事指南》首为炮炙论,总论制药之法;其次分论232种药物具体的炮炙方法。是我国第三部炮制专著。 刘若金著《本草述》,收载有关炮制的药物300多种,记述各种炮制方法、作用、目的,以及理论解释,内容丰富。 第四时期---现代 (继承与发展时期) 药典中收载了炮制内容,制定了“中药炮制通则” 编写了《中药炮制经验集成》、《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等炮制专著 建立炮制研究机构,列入国家研究课题的有何首乌、大黄、半夏、棕榈、斑蝥、马钱子等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炮制饮片厂建立,探索炮制原理,改革工艺设备,使理论和技术更完善 2.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 药物的某些性味功效,在某种情况下不一定适应临床应用的需要,但经过炮制处理,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药物的性能功效,以适应不同病情和体质的需要。 生地黄:甘寒之品,长于清热凉血。 熟地黄:性微温,以补血见长,用于血虚。 生姜:发表散寒,温中止呕,以发散见长。 煨姜:发散之力较缓,温中之力增强,用于和中止呕。 生首乌:泻下通便 制首乌:无泻下之力,专补肝肾。 2)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趋向 炮制影响药物的升降浮沉: 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 大黄--苦寒 ,性沉而不浮。 酒制大黄--能引药上行,先升后降 生莱菔子--升多于降,用于涌吐风痰 炒莱菔子 --降多于升,用于降气化痰,消食除胀 4).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太寒伤阳,太热伤阴,过辛损津耗气,过甘生湿助满,过酸损齿伤筋,过苦伤胃耗液,过咸助痰湿 ” 天南星 --能燥湿化痰 胆南星 --为寒凉而宜用于热痰咳喘 麻黄 --生用辛散解表作用 蜜炙麻黄 --辛散作用缓和,增强止咳平喘作用 5)增强药物疗效在炮制过程中,加入辅料,辅料与药物的某些作用之间,能起到协调作用,从而提高药物的临床疗效。 油炙淫羊藿---提高壮阳作用 醋制莪术---增强止痛,活血化瘀作用 盐制杜仲---提高补肾阳、降压作用 蜜制百部---增强润肺止咳作用 6).便于调剂和制剂 7).有利于贮藏及保存药效 8).矫味矫臭,利于服用 炮制的方法: 现代的炮制方法在古代炮制经验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改进,根据目前的实际应用情况,可分为五大类型:一般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 一、一般修制 1.拣:或“挑”,除去药材中的杂物及非药用部分。 2.筛:除去药材中的细小部分或杂物。 3.簸:簸去杂物或分开轻重不同之物。 4.揉:质脆而薄的药材,为了使成细小碎片,在粗眼筛子上用手揉之,使其破碎而过筛,如桑叶、马兜铃等。 5. 拌:为了增加药性,将药材与另一种辅料同时拌和,使辅料附在药材上。 6. 去毛 :有些药材的表面有毛状物,如不除去,服用时可粘附或刺激咽喉的黏膜,引起咳嗽。 去毛的方法有:刷、刮、火燎、烫、炒等法。 7.磨:利用摩擦力来粉碎药材,磨的工具有石磨或机磨等。 8.捣或击:一些粒小体硬的药材,不便于切片,可敲碎用。一般是放在铜药罐中,用铜锤击时最好加盖,以防细粉飞出。 9.制绒:如大腹皮、茵陈蒿等常研压使其松解成绒,供煎剂应用。 二、水制: 用水或其它液体辅料处理药物的方法。水制的目的主要是清洁药材,软化药材以便于切制和调整药性。常用的有洗、淋、泡、漂、浸、润、水飞等。主要内容如下: 1、洗: 将药材放入清水中,快速洗涤,除去上浮杂物及下沉脏物,及时捞出晒干备用。除少数易溶,或不易干燥的花、叶、果及肉类药材外,大多需要淘洗。 2、淋: 将不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