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新设计》201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件3.2顿第二定律 两类动力学问题(61张ppt,含详解).ppt
【思维驱动】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表示物体必受力的作用 B.物体的位移不断增大,表示物体必受力的作用 C.若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表示物体必受力的作用 D.物体的速率不变,则其所受合力必为0 解析 物体的速度不断增大,一定有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知,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不为0,物体必受力的作用,A正确;位移与运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说明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合力不为0,C正确;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也是逐渐增大的,但其所受合力为0,故B错误;当物体的速率不变,速度的方向变化时,物体具有加速度,合力不为0,D错误. 答案 AC 【知识存盘】 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 ,跟物体的质量成 .加速度的方向与 相同. 2.表达式: . 3.适用范围 1 只适用于 参考系 相对地面静止或 运动的参考系 . 2 只适用于 物体 相对于分子、原子 、低速运动 远小于光速 的情况. 【思维驱动】 在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kma中,比例系数k的数值 . A.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1 B.是由质量m、加速度a和力F三者的大小所决定的 C.是由质量m、加速度a和力F三者的单位所决定的 D.在国际单位制中一定等于1 解析 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的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单位的关系.课本上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ma是根据实验结论导出的,其过程简要如下: 【知识存盘】 1.力学单位制:单位制由 和导出单位共同组成. 2.力学中的基本单位:力学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有 、米 m 和秒 s . 3.导出单位:导出单位有 、 、 等. 【思维驱动】 如图3-2-1所示,楼梯口一倾斜的天花板 与水平面成θ=37°角,一装潢工人手 持木杆绑着刷子粉刷天花板,工人所持 木杆对刷子的作用力始终保持竖直向上,大小为F=10 N,刷子的质量为m=0.5 kg,刷子可视为质点,刷子与天花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天花板长为L=4 m.sin 37°=0.6,cos 37°=0.8,g取10 m/s2.试求: 1 刷子沿天花板向上的加速度. 2 工人把刷子从天花板底端推到顶端所用的时间. 【知识存盘】 1.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 由受力情况分析判断物体的 ; 2 由运动情况分析判断物体的 . 2.解决两类基本问题的方法:以 为桥梁,由运动学公式和 列方程求解. 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有:千克 kg 、米 m 、秒 s 、安培 A 、开尔文 K 高中阶段所学 考点一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牛顿第二定律的“五”性 借题发挥 1.分析物体在某一时刻瞬时加速度的关键: 1 先分析该时刻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 2 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 备课札记 考点二 整体法、隔离法的灵活应用 选择研究对象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首要环节.在很多物理问题中,研究对象的选择方案是多样的,研究对象的选取方法不同会影响求解的繁简程度.对于连接体问题,通常用隔离法,但有时也可采用整体法. 阅卷教师叮咛 易失分点 1.不能灵活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选取研究对象. 2.不理解力F有最大值的条件→M、m不相对滑动→夹子与木块间达到最大静摩擦力. 以题说法 1.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应用技巧 对于连接体各部分加速度相同时,一般的思维方法是 2.使用隔离法时应注意两个原则 1 选出的隔离体应包含所求的未知量; 2 在独立方程的个数等于未知量的个数前提下,隔离体的数目应尽可能地少. 备课札记 1 “A鱼”入水瞬间的速度vA1; 2 “A鱼”在水中运动时所受阻力fA; 3 “A鱼”与“B鱼”在水中运动时所受阻力之比fA∶fB. 借题发挥 1.解决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应把握的关键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主要应把握两点: 1 两类分析——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 2 一个桥梁——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 2.解决动力学基本问题时对力的处理方法 1 合成法: 在物体受力个数较少 2个或3个 时一般采用“合成法”. 2 正交分解法: 若物体的受力个数较多 3个或3个以上 ,则采用“正交分解法”. ①分解力而不分解加速度,此法应规定加速度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 ②分解加速度而不分解力.此法一般是以某个力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其他力都落在两个坐标轴上而不需要分解. 3.解决动力学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 无论是哪种情况,联系力和运动的“桥梁”都是加速度.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关键是寻找加速度与未知量的关系,然后利用运动学规律、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运算法则列式求解. 物理建模2 “等时圆”模型 中学物理常用模型 1.对象模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细胞衰老与凋亡.ppt
- §1-6等倾.ppt
- §1.4密勒指数.ppt
- §1.6.2 单位时间内碰在单位面积器壁上平均分子数.ppt
- §3-3 匀强磁场.ppt
- §3-3 替代定理.ppt
- §3.3—复合闭路定理.ppt
- “七勤”,即脑勤、眼勤、耳勤、鼻勤、口勤、手勤、腿勤.doc
- “凡是提前五分钟活动”.doc
- “变废为宝”手工艺品大赛ppt.ppt
- 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相关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文 .pdf
- 医院消防维保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doc
- 宣传视频制作技术服务方案(技术方案).doc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八年级(上)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pdf
- 主体劳务工程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doc
- 校外教育杯征文 浅谈如何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 .pdf
-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 Unit 5 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 ?Section B 2a-2e 分层练习(含答案).doc
-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 Unit 5 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 Section B 3a-Self Check 分层练习(含答案).doc
-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Unit 6 When was it invented Section A 1a-2d练习(含答案).docx
- 市场营销学》试卷(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