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球自转地理意义2汇编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状况描述: 昼夜变化描述: 23°26′N 赤道(0°) 23°26′S 春分(3.21) 夏至(6.22) 秋分(9.23) 冬至(12.22) ① ② ③ ④ 昼夜长短时间变化规律: —— 以北半球为例 昼渐长 昼夜 昼夜 昼渐短 冬至 秋分 春分 夏至 昼最长 昼夜等长 昼渐长,昼 夜 昼渐短,昼夜 昼最短 昼夜等长 夏半年 冬半年 1、昼夜长短空间变化规律: 1)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2)春分、秋分全球昼夜平分; 3)赤道终年昼夜平分。 二.太阳高度(角) 1.太阳光线和地平面的夹角 2.太阳高度越大,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 3.正午太阳高度 H=900-纬度差 纬度差:即所求地点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所在纬度的差距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计算公式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空间变化规律: 自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降低。 时间变化规律: 夏至日, 达到最大值; 达到最小值。 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 赤道及以南地区 冬至日, 达到最大值; 达到最小值。 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 赤道及以北地区 南北回归线之间各地,每年 次受到太阳直射。 两 三、四季的形成 ①天文四季 ②气候四季 四、五带的划分 赤道0° 北回归线23.5°N 南回归线23.5°S 北极圈66.5°N 南极圈66.5°S * 日 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自转 ↗ ↗ ↗ ↗ 公转 一、地球的自转 绕转中心: 方向: 周期: 速度: (一)特点: 地轴(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 方向: 一、地球的自转 绕转中心: 方向: 周期: 速度: (一)特点: 地轴(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周期 自转转过角度 时间长度 应用 1恒星日 1太阳日 3600 360°59′ 23小时56分4秒 24小时 科学研究计时 生产生活计时 ↗ ↗ ↗ ↗ 地球公转 例:温州中学有一位同学通过学校天文望远镜于20时35分观测到某颗恒星位于上中天,则第二天,他在同一地点再次观测到该恒星位于上中天的时刻是 。 20时31分4秒 返回自转归纳表 练一难 练二易 练三星 练四飞 一、地球的自转 绕转中心: 方向: 周期: 速度: (一)特点: 地轴(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一恒星日和一太阳日 速度 角速度 线速度 一、地球的自转 绕转中心: 方向: 周期: 速度: (一)特点: 地轴(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一恒星日和一太阳日 角速度:15°/时(南北两极为0) 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极为 0) 二、地球的公转 公转速度:随日地距离变化而变化(近日点处比远日点处大) 远日点(7月初) 日地距离:1.521亿km 角速度:57′/d 线速度:29.3km/s 近日点(1月初) 日地距离:1.471亿km 角速度:61′/d 线速度:30.3km/s 定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公转周期:1年(365日5时9 分10秒)——恒星年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 概念:黄道面和赤道面的交角。 由于地球自转倾斜的角度是不变的(一定时期内)所以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即黄赤交角也是不变的(一定时期内)。 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为23°26′。 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二)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①昼夜和昼夜更替成因区别 ②晨昏线(特点、晨线或昏线判读) S 昏 ? 线 昼弧 ? 晨线 夜弧 太 阳 光 线 N 晨昏线的特点: 1.是过球心的大圆,平分地球 2.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3.平分赤道 4.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 5、二至日与极圈相切 6、随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位置自西向东移动 S 昏 ? 线 昼弧 ? 晨线 夜弧 太 阳 光 线 N 判读晨线或昏线 赤道不偏 南半球向左偏, 北半球向右偏, 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例1:如图,哪一岸受到水的冲涮作用更强 ;哪些岸受到的冲涮作用更弱,泥沙淤积,可能最终会与小岛相连 。 丙 丁 3、产生时差 ①地方时 ②时区和区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