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振动的隔离.ppt
* * 3.1.5 电磁阻尼减振器 电磁阻尼减振器常用于电工仪表中,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阻尼仪表指针的振荡。 1 2 3 V F * * 3.2 缓冲器 缓冲器的机能,就是把系统对 冲击 的响应,即传递力、加速度、相对位移等最大值降到允许限度以下。 冲击是一种瞬态现象,特点: 冲击作用时,系统间能量传递时间很短; 冲击激振函数是非周期的,其频谱是连续的; 冲击作用下系统产生的运动为瞬态运动,运动状况与冲击持续时间及系统固有频率有关。 * * 3.2.1 缓冲的原理 当物体 m 在 时间间隔内受到力 F 的作用,物体发生速度改变 ,物体动量变化取决于冲击力的时间积分,即冲量为 式中 为冲击激振函数。 当作用时间 比系统固有周期小时,就是所谓的冲击现象。 * * 3.2.1 缓冲的原理 弹簧的缓冲作用 * * 3.2.2 两类缓冲问题 第一类缓冲问题 冲击激励函数以力的形式作用在设备上,为减少传递给支撑结构或基础的冲击力而设置缓冲装置; 飞机机炮发射、煅床冲床工作等。 第二类缓冲问题 当设备的基础受到冲击激励而产生突然运动,为使传递到设备上的冲击力最小所采取措施; 飞机着陆时设备的保护、车辆受到碰撞或急刹车时对车辆设备的保护、集装箱或其它包装受到冲击,对内部设备的保护等。 * * 3.2.2 两类缓冲问题 冲击隔离和振动隔离的区别 隔振主要处理稳态现象,振幅较小;缓冲主要处理过渡现象(位移和加速度的最大值),由于振幅较大,非线性问题有时必须加以考虑。 隔据器的设计,主要是寻求激振频率和系统固有频率之间的关系,使传递率在一允许的范围内。 缓冲的主要问题是所设计的缓冲器应能储存冲击作用时的能量,冲击结束后将此能量以系统作自由衰减振动而释放出来,所以缓冲器实际上是一个储能装置,通过这一装置,使较尖锐的冲击波以较缓和的形式作用在设备上,起到保护作用。 * * 2.2.2 双层隔振系统 车辆隔振的力学模型 设车架质量为 , 是悬挂系统和车轴的折算质量, 和 为悬挂系统的刚度和阻尼系数, 和 为轮胎的刚度系数和阻尼系数。 运动方程: * * 2.2.2 双层隔振系统 写成矩阵形式: 或 其中: 等式两边傅氏变换 * * 2.2.2 双层隔振系统 式中: 令: 定义: 其中 是隔振对象绝对位移响应对基础激励的传递函数。 可得: * * 2.2.2 双层隔振系统 其中 双层隔振系统绝对运动传递率: 式中: * * 2.2.2 双层隔振系统 特别当 时, 在高频段,双层隔振器绝对传递系数下降速度比简单的单层隔振器快。 隔振器的实质是“机械滤波器”,双层隔振器为四阶滤波器,在高频段的滤波性能要比简单的单层隔振器好。 * * 2.2.3 动力反共振隔振器 Dynamic Anti-resonant Vibration Isolator / D.A.V.I 系统动能: 系统势能: 系统耗散系数: 代入Lagrange方程: * * 2.2.3 动力反共振隔振器 记 ,代入上式得 运动传递率: * * 2.2.3 动力反共振隔振器 动力反共振隔振器运动传递率与频率比的关系 * * 2.2.3 动力反共振隔振器 1. 动力反共振隔振器的共振频率总比简单隔振器低,当无阻尼时,隔振频率 为: 2. 传递率在大于系统共振频率时存在一个极小点,无阻尼时为零,对应的频率为 3. 可解决常规隔振器低频隔振要求和隔振器静变形之间矛盾。 4. 反共振隔振器与隔振对象 M 无关,即同一反共振隔振器可适用于不同隔振对象。 * * 2.2.3 动力反共振隔振器 参考: 顾仲权. 动力反共振隔振[J]. 噪声与振动控制, 1989, 06 :36-40+32. 周为民,顾仲权. 主动反共振隔振装置的研究 一 理论分析与优化设计[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1989, 03 . 周为民,顾仲权. 主动反共振隔振装置的研究 二 试验研究[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1989, 04 . * * 2.3 隔振器设计原则和基本步骤 隔振器设计的原则是隔振效率高、结构紧凑、形状合理、材料适宜。 需考虑的主要因素 振源,激振的类型、频率,给定的工作环境和可利用的空间尺寸; 隔振器的总刚度应满足隔振系数的要求; 隔振器的总阻尼既决定于通过共振区时对振幅的限制,又要满足隔振效率的要求; * * 2.3 隔振器设计原则和基本步骤 隔振设计的方法:正方法和逆方法 正方法:已知振源特性及其参数,选定隔振器的布置方式及特性参数,计算隔振效果,若不满足,则重新选取隔振器的布置方式和特性参数,反复进行,直至满足要求,也称试凑法; 逆方法:利用计算机技术,采用优化算法,在已知振源特性和参数条件下,直接确定满足要求的隔振器布置方式和特性参数。 * * 2.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