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 律 长 征》备课一课时
七 律 长 征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参考答案: 一(1)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每行七个字,一共八句话。每两句为一联,分别被称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wēiyí?pángbó? yá? mín 二.(1)腾跃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 汝南县一中 蔡慧 1、知识与能力:解决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过程与方法:体会关键字词的含义及感情,分析诗歌采用的艺术概括和夸张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红军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学习目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 · · · · 自研共探 时间:5分钟 (初读文本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圈点勾画法快读课文,两人结对解决下面问题。 1、标出四联。 2、勾画出不认识 或拿不准的字词,两人小对子予以解决。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把握节奏、重音、韵脚、感情) A、两人小对子: 解决本课生字词,标出四联。 B.4人小组: 在组长的带领下读课文,比谁读得准确、流畅。 学情展示 展示方案一:诵读大比拼 大组建议:1、先为本组字音把握有障碍的同学们正字、正音。 2、小组代表展示本组对问题的探讨结果。 3.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带动起全班同学诵读的氛围,比一比哪组同学读的最流畅,最有感情。(选择你喜欢的部分,试着带领组、班、男生或女生齐读该段。)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wēi yí pángbó mín 齐读品味 · · 自研共探 (诵读诗歌 再现画面) 请同学们默读诗歌,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这首诗展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征服困难的一幅幅威武雄壮的画图。请划出诗中作者所选用的地点,并在每个地点前面加上一个动词,为每幅图取个名字。如:“腾越五岭图”。 2、请你各用一句话把每幅图的主要意思概括出来,并选择最喜欢的一幅说说感受。 要求:回答问题时要用最简洁的语言。 (预时3分钟) 1.4人互助组: 小组长主持,深入探讨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在交流中达成共识; 2、确定展示的方式及展示代表。 学情展示 展示方案二:小小解说家 大组建议: 1、可用不同的方式展示五幅画面。 2、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面概括,可以结合具体语句,从对典型场景和事例的描述,对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藐视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感悟等方面来谈自己的体会。 先带读再谈谈自己的感受。 (预时5分钟) · · 自研共探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诗歌,八人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把五岭的“逶迤”,乌蒙的“磅礴”和”腾细浪、“走泥丸”合在一起说?你觉得矛盾吗?为什么?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暖”和“寒”应怎样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3、颈联和颔联的表现有手法有什么不同? (3分钟后,小组展示朗读并分析) A、4人互助组: 小组长主持,深入探讨问题。 B、8人共同体: 大组长组织组内成员讨论问题,达成共识, 大组长抽签后,带领本组成员完成展示前的准备,参照展示方案,分派好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大组长带领成员将形成的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规划. (预时5分钟) 学情展示 展示方案三: 方案建议: ①声情并茂,带着自己的理解,进行形式多样化的诵读; ② 结合文本内容,做适当的分析; ③ 注意语言的准确、简洁。 (预时5分钟) (再读诗歌 品味妙处 )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体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 2、 “远征难”三个字怎么理解? 远征难: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1、哪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它们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感悟赏析 首联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 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颔 联 比喻、夸张 反衬手法,突出表现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概。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