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与科技.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战与科技

左图为被德军攻陷的一座法国城镇 右图为德军开进巴黎 英国曾是资本原始积累和工业革命的典型国家,是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在历史上,英国曾享有世界工厂、金融中心、殖民帝国、海上霸主的盛名。从近代晚期以来,英国逐渐走向衰落,但它的余威还在。 二战前,英国的科技力量仍不失世界一流的水平,在电子技术方面尤为突出。按它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成为新科技革命的发源地也并非不可能。然而,在二战期间,英国的经济力量遭到严重削弱,尤其是经常有遭德国炮火轰炸之虑,没有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实验的稳定环境。英国不得不把武器生产,装备维修的基地和科研场地,科技人才转移到美国。 美国也利用英国的困难,通过租借法案迫使英国与其进行军事技术合作,吸取英国的尖端成果和科学人才。比如在美国的国防研究委员会中就有75名优秀的英国专家。这样一来,英国对于新的科技革命,只好参与和紧跟,难以成为领头雁。 左为英国在二战使用的早期雷达 右为伦敦被轰炸后的惨象 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中叶前,德国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英法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经过19世纪后半期的迅速发展,一跃成为欧洲的头号工业强国,并成为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 二战前,德国经济再次复兴,其科技力量和科研水平也在世界一流水平的行列中,尤其在核能开发、火箭研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仅就此而言,德国可以成为新科技革命的发源地。但法西斯极权暴政和侵略使这种可能性难以变为现实。戈林有句名言:“我一听到文化这个字,就想掏出我的手枪”。 这句话充分反映了法西斯的文化专制政策。德国的科学家群体在希特勒种族主义和文化专制政策下,只有极少数出卖灵魂以延性命为纳粹效力,有一部分则保持沉默以逃避迫害,而那些正直进步的科学家们愤然流亡国外,其中大部分流亡美国。另外,纳粹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最终也使德国本身承受苦难。战争结束时,它的经济崩溃,科技人才被掳走他乡。在这块法西斯横行一世、废墟遍野的土地上是不可能发端新科技革命的。 左为纳粹科学家对ME系列战斗机进行测试 右为德国研制的当时最先进的“虎王坦克” 正在做人体试验的纳粹科学家(左) 纳粹狂热分子大游行(右) 苏联在战前的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还是比较可观的。早在苏俄时期,它就设立了光学研究所,镭研究所(1919年),原子能委员会(1920年)。 三十年代,苏联的工业跃居欧洲第1位,世界第2位,这为苏联科技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当时,齐奥尔科夫斯基在空气动力学和火箭技术的研究方面作出了非常重要的发明,第一个科学论证了实现人类宇宙飞行的可能性,并进行了火箭发射试验。 大战中,苏联在火炮和火箭研制方面还处于领先地位。大战初期,德国的火炮是比较先进的,但苏联研制出来的火炮“往往比德国的火炮更有效。”“卡秋莎”火箭炮更是闻名于世。在物理学万面,苏联科学家在无线电、光学、基本粒子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1935年,库尔恰托夫在人造放射性元素上发现了同质异能现象,加深了人们对原子核构造的进一步理解。 1939年,苏联的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开始运转。1940年费列罗夫和佩特尔札克发现了新型放射性——铀原子自发裂变成具有大能量的重核裂块。正是由于战前苏联在核物理研究方面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所以在战后它能在短期内解决掌握原子核能的问题苏联未能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发源地的最主要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苏联造成的巨大破坏。 苏德战争爆发初期,苏联损失惨重,工业生产下降到整个战争期间的最低水平。当务之急是扭转败势。随着战略转折的出现和战略反攻的来临,首要任务是把德军逐出国土。战争期间,苏联一千多万大军的常规武器装备一直是军工生产部门的强大压力。况且国土战火纷飞,战局时有反复,难有安宁的环境和稳定的秩序,直接影响政府对科研事业,尤其是长远的尖端科研事业的组织安排。 满目疮痍的斯大林格勒(上) 苏联制造的“飞行怪胎”(右) 再来看美国,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本土远离战场,未受战火波及,经济反而获得了迅猛发展。193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为913亿美元,1945年增加到1660亿美元。1941年美国的战争物资生产产值为84亿美元,1942年为302亿美元,等于德意日三国总产值之和。 1944年美国的工业产品等于三个轴心国生产总和的2倍。同英法苏相比,美国有和平稳定的国内环境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同德国相比,美国还有吸引科学家的民主制度,这使美国比任何国家有条件发展科学。 1940—1941年,美国政府成立了国防研究委员会、科学研究发展局,以加强对科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战前美国政府提供科研经费只占全国科研经费的19%,而战时则增加到83%。作为“民主国家大兵工厂”,美国具备了组织大型尖端科学研究的天时、地利和人力条件。 二战时美国本土的繁荣景象 美国本土的军工厂制造的枪支弹药 还应强调指出美国的科技人员

文档评论(0)

226667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