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江流域藏族文的边缘性及其成因研究.docVIP

白龙江流域藏族文的边缘性及其成因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龙江流域藏族文的边缘性及其成因研究

白龙江流域藏族文化的边缘性及其成因研究 ——以甘肃宕昌县藏族为例 魏梓秋 (西北师范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地处白龙江流域的宕昌县藏族在服饰、民居、语言和信仰等方面均与其它地区藏族有明显区别,他们保留了一些古羌文化习俗,同时也深受汉文化影响,具有典型的“边缘性”特征,该地区长时间复杂的民族交往历史和封闭、险恶的自然环境是宕昌县藏族文化“边缘性”形成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宕昌县藏族;文化;边缘性;成因 【作者简介】魏梓秋(1980—),女,汉,江苏沛县人,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部少数民族文化史。 【项 目】[NWNU-QN-06-7]西北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本文为该项目阶段性成果。 The study on The Peripherization Character of Bai Long Jiang Tibetan Culture and the cause of it ——Take the Tibetan of DangChang as the example WEI Zi-qiu [Abstract] It is a big different between county and the Tibetan in ethnic costumes, residences, language and the faith, they remained some ancient customs of Qiang, and has been influenced by Han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has typical peripherization character, Mainly has two reasons ,one is Complicated nation association history,other is occlude and arduous geography. [Key words]the Tibetan of Tan Chang County; Culture; Peripherization; Cause 白龙江是嘉陵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郎木寺乡境内,由西向东贯穿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迭部、舟曲县、甘肃省陇南市的武都县、文县和宕昌县,注入嘉陵江,全长454千米,因此,人们习惯把居住在这一区域的藏族称为白龙江流域藏族。宕昌县北接岷县,西与西南靠甘南藏族自治州,南邻武都市,东接天水地区,总面积3331平方公里,山地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71﹪,山脊海拔多在4000米左右,白龙江的支流岷江水系是县域内的主要河流,白龙江干流从该县南端穿过。 历史上,曾有“宕昌羌”在今宕昌一带建立政权,频繁活动,宕昌羌被北周灭后,“自后无闻”, 20世纪中后期,“宕昌”再次被关注,因为有学者发现“岷县东南之宕昌县,那里的藏民与其他地区藏民不同,他们的服装,特别是妇女,与藏族妇女完全不同。语言虽讲藏语,但与其他地区的藏语不—样”,并认为这些藏民“是古代宕昌人之后”,[1]任乃强先生认为“党、丹、宕、铁,也是一音之转。疑皆宕昌遗裔的部族”,又说“甘肃的宕昌、舟曲、迭布三县,主要是迭部土司旧民,迭、铁、叠、与宕、党、达、夺,是一音之转”,“可能属于宕昌遗民”,[2]现代地方志和许多研究者也都认为他们可能是古羌人的后裔。那么,宕昌县藏族到底哪些特殊性呢,通过田野调查及比较分析后,笔者认为宕昌县藏族文化体现了具有较强代表性的“边缘性”特征。 一、宕昌县藏族文化的边缘性 结合文献资料、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田野调查资料,通过对比研究之后,笔者主要从服饰、民居和宗教信仰三个方面说明宕昌县藏族文化的“边缘性”特征。 1、宕昌县藏族服饰与传统藏族服饰有明显差别。 1994年,有学者在宕昌县考察时看到当地藏族男子一般头缠五尺至一丈的青布帕子,身着黑、蓝色左衽大襟上衣,袖口处镶四指宽白布,腰系自织褐色系腰,腿打缠子 绑腿 。[3]作者于2005年考察时看到当地藏族男子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都穿着汉族服装。宕昌县藏族服饰特色主要体现在其中老年妇女服饰上。该地区的藏族妇女一律梳一独辫,辫子长、粗、黑,掺有假发,扎黑、红、绿色头绳,未婚少女为红色,订了婚的青年女子为红、绿两色,已婚女子为绿色,老年妇女为黑色。头上均要包帕,包帕分两层,底下紧挨头发的为白布,表面一层是黑布,包勒之后,帕角在头顶靠后一点显起两个羊角状的布角,高4至5公分,杨海帆先生认为这“合于古‘羌’字的造型。甲骨文中‘羌’字形是一个侧立或正面立头戴羊角饰品的人。所以,大河坝是一部活生生的行走着的古‘羌’字字典。”[4]宕昌县女子上衣是领子、袖口镶花边的大襟衫,颜色较鲜艳,外罩坎夹,以黑

文档评论(0)

fzhuixl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