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神经幻灯片.pptVIP

  1. 1、本文档共9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九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一、神经细胞或神经元 (一)结构:胞体和突起 (树突和轴突) (二)功能:感受内外环境 刺激引起兴奋和 抑制;将兴奋和 抑制进行分析综 合;介质或激素。 (三)神经元分类(功能分类) 、感觉神经元或传入神经元 、中枢神经元或联络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或传出神经元 (四)灰质、白质、神经核、神经节、束、丛: 1. 灰质:神经元在脑脊髓内大量集中的部位 2. 白质:神经纤维在脑脊髓内大量集中的部位 3. 神经核:功能和结构相同的神经元胞体在脑脊髓内大量集中的部位 4. 神经节:神经元胞体在脑脊髓外大量集中的部位 5. 神经束:功能相同的神经纤维在白质中平行排列,构成神经束。联系中枢各神经系统 6、神经丛:神经纤维在脑脊髓外的集合排列。联系中枢与外周全身各部。 二、神经纤维的结构、功能、分类 有髓神经纤维 二、神经纤维的结构、功能、分类 二、神经胶质细胞 1.支持作用 2.修复和再生作用 3.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 4.绝缘和屏障作用 5.维持合适的离子浓度 6.摄取和分泌神经递质 神经纤维的分类: 1、根据分布部位分类:中枢和外周 2、根据传导方向和功能分类 传入NF(感觉NF),传出(运动)、联络NF 3、根据结构分类:有髓和无髓 4、外周神经纤维根据纤维直径和传导速度分类: A型:粗大、速度快、有髓鞘的躯体运动神经纤维 B型:较细、速度较慢、有髓鞘的植物性节前纤维 C型:最细、速度最慢、无髓鞘的神经纤维 sC植物性节后纤维 drC外周神经和被根中的无髓纤维 三、神经纤维的兴奋性传导 (一)动作电位的特点: 1、能自动传播 2、峰电位的“全”或“无”现象 3、动作电位的频率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生理学意义:信息传递是以神经冲动的频率来区别。 (二)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特征: 1、生理完整性 2、绝缘性 3、相对不疲劳性和不衰减性 4、双向传导 (三)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机理 1、局部电流传导 2、跳跃式传导:特点:速度快、耗能少。 第二节:突触传递 一、结构与概念 化学性突触: 1、 突触的基本结构 : 突触前膜:突触小泡; 突触后膜:受体;突触间隙 2、 神经递质: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经突触间扩散, 特异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细胞上的受体,引致信息从突触前传递到突触后的一些化学物质(产生突触后电位)。 第二节、突触传递 二、突触的分类: 1.传递的方向:轴-体突 触;轴-树突触;树-树突触,轴-轴突触 2.传递信息的方式:化学性突触;电突触;混合性突触 3、根据突触对下一个神经元功能活动的影响分类 (1)兴奋性突触 (2)抑制性突触 4、根据突触前后膜的特征和突触小泡的特征分类(化学性突触的分类) I 型:兴奋性突触,后膜厚度大于前膜,间隙 宽,突触小泡直径约500A的球形 II型:抑制性突触,前后膜无差异,间隙窄, 突触小泡为椭圆或偏平形(500X300A) 三、 突触的传递过程: 神经冲动传向末梢? 突触前膜去极化?Ca 2+通透性增加 ? 递质释放? 与受体结合? 某些离子通道改变? 兴奋或抑制 ⑴兴奋性突触后电位:Na+, K+, 特别是Na+通透性增加, (EPSP) 产生局部去极化电位 ⑵抑制性突触后电位:K+和Cl-的通透性增加,产生局部超级化电位 (IPSP) 4. 突触传递的抑制和易化 ⑴突触后抑制: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通过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产 生超极化膜电位变化 突触后抑制的分类: ①侧支性抑制(交互抑制) ② 回返性抑制 4. 突触传递的抑制和易化 (2)突触前抑制和前易化 轴突-轴突突触的效应分为: A、突触前抑制:中间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个兴奋性神经元的突触小体形成突触,前者释放递质使后者产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fang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