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麦矮腥黑穗病
分布:最早发现于捷克斯洛伐克和美国。后来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蔓延。中国在新疆伊犁地区有分布。
寄主植物:主要危害小麦。也侵染大麦、黑麦、冰草等禾本科约16个属植物。
危害情况
1.病株矮化。高度为健株的 l/4—2/3,最矮的病株仅高10—25cm。在重病田可明显见到健穗在上面病穗在下面,形成“二层楼”的现象。
2.分蘖增多。病株分蘖一般比健株多一倍以上,健株分蘖2—4个,病株4一10个,甚至可多达20—40个分蘖。矮化与多分蘖的症变化很大,除取决于寄主与病菌的基因型外与侵染的时间及程度密切相关。
3.小花增多。一般健穗每小穗的小花3—5个,病穗小花为5—7个,甚至 11个,使病穗宽大、紧密。有芒品种芒外张。
4.病粒近球形,较硬,不易压破、破碎后呈块状。在小麦生长后期,如水分多病粒可胀破,使孢子外溢, 干燥后形成不规则的硬块。
5.自发荧光现象,小麦矮腥黑穗病冬孢子有自发荧光现象,而小麦网腥黑穗病(除少数未成熟冬孢子之外)侧无荧光.
防治1.严格进行种子检验,禁止进口和种植带菌的小麦种子。
2 .带菌的小麦原粮可运往春麦区及不能发病的冬麦区。或加工后调运,麦麸与下脚料进行来菌处理。
.选育抗病品种控制病害流行,但病菌生理小种变异快,选育较难。
.栽培防治。采用冬麦改春麦、轮用(5-7年)、深播(6cm)、调整播种期等方法均有防效,但不易实行。
.化学防治。用五氯硝基苯消毒土表有一定效果;用萎锈灵处理麦种,可减少病菌随种子传入新区的危险,瑞典用种衣剂bitertanol+fuberidazole防效90%左右;美国用55C的0.13M次氯酸钠处理30S,安全杀死小麦种子上的冬孢子。
.电子辐射防治。用高速电子束照射,可100%达到杀灭效果,种子发芽率降为0。具体剂量及方法暂时由中央储备粮广东新沙港直属库仓储部技术及原工程部保存。
.环氧乙烷防治。适用钢瓶气环氧乙烷作为杀菌气,对疫麦熏蒸,有效浓度及密闭时间,环境温度等技术参数由中央储备粮广东新沙港直属库仓储部技术及原工程部保存。
冬孢子脊高和半透明胶质鞘
冬孢子萌发及产生的H型担孢子
烟草霜霉病
分布:在世界各洲近50个国家,有着广泛的分布。中国目前没有分布。
寄主植物:烟草属,主要为栽培烟草。茄子、番茄、辣椒、马铃薯也能被侵染。
危害情况
可分为苗床期和大田期。
苗床期:早期症状不甚明显,有点像缺素症,通常叶尖微黄,叶背面可能有不定型淡黄色小斑,约1-2mm,有时叶部皱缩成为杯形,并可互相愈合,在叶背面生有起初白色,渐微蓝色或淡灰色霉层,故亦有“蓝霉病”之称。如气候适宜,病叶迅速变黄,凋萎甚至全株死亡。
大田期:局部侵染症状主要表现在叶部,初期是下部叶片出现1-2cm左右的淡黄色斑,其边缘不明显,逐渐互相融合,形成有边缘,常有皱缩的黄斑。受害的叶组织薄而质脆,易于脱落,留下不规则的空洞。系统侵染型症状常伴随植株矮化,叶片狭小,呈黄绿斑驳,叶脉和茎呈深暗色,茎部维管束常有褐色条斑,严重时根部也受害,病株发育不良,有时枯死。
检疫措施:
一、处理方法:1、禁止从疫区进口烟叶及种子和有关易干植物,因特殊原因引进的需隔离试种检查。2、灭除病原。
二、防治方法:1、药剂防治。如:采用瑞毒霉结合代森锰、代木锌共同使用。2、抗病育种。3、栽培防治。
田间黄色病斑及全株系统侵染的症状
在烟草叶片上有黄色斑点
细胞间的菌丝和细胞内的吸器
马铃薯癌肿病
分布:已遍及五大洲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在四川省首次发现。目前在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有分布。
寄主植物:除危害马铃薯外,还能侵染番茄、甘苦茄、龙葵、豚草属、假酸浆属、酸浆属、蜀羊属。
危害情况
侵染马铃薯茎基部、匍匐茎和块茎,病菌侵入寄主刺激细胞组织增生,长出畸形、粗糙、疏松的肿瘤,大小不一,有的圆形,有的形成交织的分枝状,祭祀花椰菜。肿瘤初呈乳白色,渐变成粉红色或褐色,最后变黑腐烂。国外资料一直报道癌肿病菌不侵染马铃薯根系。但据最近研究报道,马铃薯植株感病后根系发生癌瘤,且在个别品种上,病菌之侵染根而不侵染植株其他部分,癌瘤位于根的端部或中部,小的如油菜籽,大的超过薯块百倍,肿块初呈白色半透明,似水泡,后期与薯块症状相同,并已从根瘤里镜检到癌肿病菌休眠孢子。
检疫措施
一、处理方法:划分疫区、封锁疫区、严格检疫
二、防治方法:
1、建立无病种薯繁育基地。
2、种植抗病品种。
3、合理轮作。
4、药剂和生物防治。如:用噻唑钠或生石灰处理土壤;对癌肿病菌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
5、提倡在出苗70%至齐苗期,用三唑酮喷雾。
马铃薯癌肿病菌危害整个薯块症状
马铃薯癌肿病菌引起薯块腐烂和薯块小瘤症状
马铃薯癌肿病休眠孢子囊
榆树枯萎病
分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