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章 喀斯特地貌 如桂林山水,云南石林,地下溶洞等。 硫酸盐类岩石(石膏、芒硝) 可溶岩 卤化物盐类岩石(卤盐、钾盐) 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硅质灰岩,泥灰岩) 我国的岩溶地貌以广西、贵州、云南东部最为典型。 石灰岩山坡的流水溶蚀 一、溶蚀作用 (一)溶蚀作用机理: 溶蚀作用机理——通过溶解、水解、水合、碳酸化、氧化等作用对矿物和岩石的破坏作用。 1、溶解——矿物遇水以后一些矿物质点(离子或分子)逐步离开矿物表面,进入水中,形成水溶液而流失。 易溶解的矿物,K+ 、Na+、Ca+ 、Mg+ 、Fe2+ 、Mn 2+ 、Al2+ 、Ca 等的卤化物,硫酸盐 可溶岩造岩矿物的溶解度:食盐 石膏 方解石 2、水解——指矿物与水发生反应而分解 纯水是中性的,但仍具有离解性,即部分水能够离解成H+ 离子和OH- 离子,它们能使一些弱酸强碱或强酸弱酸的盐类矿物在水中也能离解为阴、阳离子。 因此,某些矿物溶于水后,其离子能和水中的H+ 或OH- 离子结合而形成新的矿物。 3、水合(水化)作用——水与一些不含水的矿物相结合,水参与到矿物的晶格中去,改变了原来矿物的分子结构,形成新的含水矿物。 CaSO4+2H2O CaSO4?2H2O 硬石膏 石膏 水化作用的结果:矿物硬度变小,密度降低,体积膨胀。 上述反应是可逆的,当水与空气中减少,碳酸含量也随之减少,将发生沉淀。石灰华。石钟乳、石笋的成因既是这种情况。 (二)影响溶蚀作用的因子 : 岩石的可溶性 岩石的透水性 1、水的溶解能力 (1)水的化学成分 水的化学成分主要是指水含碳酸、有机酸、无机酸、等的多少。 A、碳酸 只要有CO2进入水中,就会产生H+ 和HCO3- 。水中CO2的来源: ?来自大气(火山喷发、有机物的燃烧、动植物的呼吸)。 ?土壤中有机质的氧化和分解(如生物残体的腐烂,系有机成因的CO2 )。 ?无机成因的CO2 :岩石体内一些矿物如(黄铁矿等)氧化水解出无机酸,并与碳酸盐岩反应产生CO2 。 B、有机酸(腐植酸、胡敏酸属之。生物活动或死亡后分解而产生)占全球溶蚀强度的37.11% C、无机酸(硫酸、硝酸属之。硫化铁氧化时产生硫酸、闪电时产生的二氧化氮溶入水后形成硝酸)也是促进岩石溶解的重要物质。 硫酸、有机酸、硝酸对石灰岩产生强烈溶蚀 ( 2 )水的温度: a、水中CO2的含量与温度成反比。 b、随着温度的升高,化学反应速度加快,溶蚀力加强。 b的作用大于a的作用,故热带地区岩溶地貌发育快。 (3) 气压的影响:压力愈高,水中的CO2含量愈多, CaCO3溶解度愈大。 (4)水的流动性及流量:流动性愈好,流量愈大,水的溶蚀能力愈强。因水的流动能不断补充C02 ,导致溶液的混合。 2 . 岩石的可溶性 (1)可溶岩的溶解度:卤盐类 硫酸盐类 碳酸盐类 (2)碳酸盐岩石的溶解度:质纯的石灰岩 白云岩 硅质石灰岩 泥质石灰岩 (3)岩石的结构和溶解度:晶粒越小,溶解度越大(表5-5) 3. 岩石的透水性 透水性愈好,岩溶地貌愈发育。 透水性强弱取决于岩石的孔隙大小和多少。 二、冲蚀作用 冲蚀作用指水的冲击和磨蚀作用。 流动的水除了溶蚀岩石外,还有机械的侵蚀作用—冲击及所夹砂砾对岩面的摩擦—磨蚀作用。 三 、崩塌作用 1、错落:发生在地表岩坡,岩快整体下坐位移。 2、陷落:塌顶属之。 3、气爆:洞内密封性好,空气压力特大,将洞顶爆破。 四、堆积作用 1、物理性的碎屑物堆积(主要由崩塌作用产生) 2、化学堆积(CO2逸出,水中的碳酸氢钙分解为CaCO3, 并沉淀) CaCO3+CO2+H2O Ca(HCO3) 水温或气温升高 CO2浓度降低 导致CO2逸出的原因 水流速度加大 出现紊流 五、岩溶水的分布与运动对岩溶的影响 (一)、地表径流的特征 1、地表径流、湖泊、沼泽是地下水的补给区。 2、径流少,水量不多。 3、水质已矿化。 潜水——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 地下水。一般民用水井都是取自潜水。潜水的自由表面为潜水面也就是通常指的地下水面。 1、包气带(垂直渗透带):地面以下潜水面以上的地带。 包气是指带内土和岩石的空隙中包含有空气,没有被水流充满,这个带平时没有多少水,降雨或冰雪融化时水流受重力作用由上往下渗流,故又称垂直渗透带。 垂直溶蚀的结果,造成各种垂直性的溶隙、管道和洞穴。 2、季节变动带(过渡循环带):丰水期潜水面和枯水期潜水面的之间的地带。 丰水期时,该带水流方向近水平,向河谷排泄,横向溶蚀。 干季时,该带水流方向垂直,垂直溶蚀。 故该带溶蚀作用及地貌多变。 3、饱水带(水平流动带):位于枯水期潜水面之下。 该带地下水终年达饱和状态,水平流动,所形成的地貌以水平溶洞和地下河为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