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毫 针 刺 法 一、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和保藏 1 毫针的构造毫针的结构可分为5个部分 即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 2 毫针的规格毫针的规格主要以针身的长短和粗细来区分。 3 毫针的检查和保藏 毫针的检查 :针尖、针身、针柄、针根 。 毫针的保藏 : 二、针刺的练习 1 .指力练习 2 .手法练习 速刺练习 捻转练习 提插练习 练到一定程度,可将3种方法综合起来练习,使之浑为一体。 3 .自身试针 三、针刺前的准备 1 .针具的选择 2 .体位的选择 仰卧位 侧卧位 俯卧位 仰靠坐位 侧伏坐位 俯伏坐位 3、俯卧位:适用于头、颈、肩、背、腰、骶和下肢后面,外侧等部位的腧穴,如百会、风府、风池、大椎、背俞穴、承扶、委中、悬钟等穴。 4、仰靠坐位:适用于头面、颈、胸、上部和上肢的部位腧穴,如上星、印堂、天突、肩髃 、曲池等穴。 5、侧伏坐位:适用于侧头、颈、侧部的腧穴,如头维、太阳、风池、颊车、听宫等穴。 6、俯伏坐位:适用于头颈、后头、颈肩、背部的腧穴,如风池、风府、肩井、天宗、背俞等穴。 3 .消毒 1、针具器械的消毒 a.高压消毒 b.煮沸消毒 c.药物消毒 2、医者手指消毒 3、施术部位消毒 四、针刺方法 1 .进针法临床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称之为“刺手”。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故称之为“押手”。 临床上常用的进针方法有以下几种 1、单手进针法 :只用单手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 挟持针柄进针法 挟持针身进针法 2、双手进针法 :即左、右手互相配合将针刺入 。 指切进针法; 挟持进针法; 提捏进针法; 舒张进针法。 3、管针进针法 1、单手进针法:只用刺手将针刺入穴位的方法。其以右手拇食指夹持针柄,中指指端靠近穴位,指腹抵住针尖和针身下端,当拇、食指向下用 力时,中指随之屈曲,针尖迅速刺透皮肤。 (1)夹持针柄进针法:即以右手拇食指指腹夹持针柄下端,中指指腹紧紧贴在针身旁,依靠拇、食指指关节的屈伸运动将针刺入穴位。 2 夹持针身进针法:以右手拇、食指指腹夹持针身下端,针尖露出少许,进针时针尖对准穴位快速刺入,其后拇、食指沿针身上段或针柄,将针刺向深层。 2、双手进针法:左右手互相配合将针刺入,常用的方法有: 1 指切进针法: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或中指的爪甲切按在穴位旁,右手持针,紧靠指甲,将针刺入皮肤,适用短针的进针。 2 夹持进针法:以左手拇、食指夹持消毒干棉球,夹持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将针尖固定于针刺穴位的皮肤表面,右手持针柄,使针身垂直,在指力下压时,左手拇食指同时用力,两手协同将针刺入皮肤,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3)提捏进针法:以左手拇食指将针刺入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刺入适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进针。 3、管针进针法:利用不锈钢、玻璃或塑料等材料制成的针管代替押手进行的方法。 所需器具:针管、毫针 针管:比针短5毫米,直径为针柄的2-3倍 毫针:平柄毫针 操作方法:将平柄毫针装入针管之中,将针尖所在的一端置于穴位上,左手夹持针管,用右手食指或中指快速叩打针管上段露出的针柄尾端,使针尖刺入穴位,再退出针管,施行各种手法。 2 .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 针刺过程中,掌握正确的针刺方向、角度和深浅度是增强针感,提高疗效,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 针刺同一腧穴,如果方向、角度和深浅度不同,则刺达的组织得到的感应和疗效就会有显著的差异。 临床上对所取腧穴的针刺方向、角度、深浅度,主要根据施术部位、病情需要、患者体质强弱和形体胖瘦等具体情况而定。 1、针刺的方向: 指进针时针尖对准的某一方向和部位,一般依经脉循行的方向、腧穴的部位特点和治疗的需要而定。 1 依循行定方向:根据针刺补泻的需要,为达到“迎随补泻”的目的,在针刺时结合经脉循行的方向,或顺经而刺、或逆经而刺。一般的说,当补时针尖须与经脉循行的方向一致;而当泻时,针尖须与经脉循行的方向相反。(并非全部,如印堂) 1 依腧穴定方向:根据针刺腧穴所在部位的特点,为保证针刺的安全,某些穴位必须朝向某一特定的方向缓慢刺入;针刺廉泉穴时,针尖应朝向舌根方向缓慢刺入;针刺背部某些腧穴针尖要朝向脊柱等。 2 依病情定方向:根据病情的治疗需要,为使针刺的感应达到病变所在的部位,针刺时针尖应朝向病所,也就是说要达到“气至病所”的目的,采用行气手法时须依病情决定针刺的方向。 2、针刺的角度: 指进针时针身与所刺部位皮肤表面形成的夹角,主要依腧穴所在部位的解剖特点和治疗要求而定。一般分为直刺、斜刺、横刺三种。 (1)直刺:针身与皮肤呈90度角,垂直刺入,适用于人体大部分腧穴,深刺或浅刺均可适用,尤其肌肉丰厚部位的腧穴,如四肢、腹部、腰部的穴位。 2 斜刺:针身与皮肤呈45度角,倾斜刺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成都市龙泉驿区属国企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STRONG 沸腾床渣油加氢技术开发.docx VIP
- ERP项目浪潮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doc VIP
- 2025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第三批社会招聘(9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初中化学讲义.pdf VIP
- 无人机行业无人机巡检方案.pptx VIP
- Unit 1 Letters in Our life(课件)教科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pptx VIP
- 渣油加氢催化剂的再生.pdf VIP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3.pdf VIP
- ERP项目会议纪要-MM小组 进口采购等流程会议纪要0924.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