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80年代女性作家恋题材剧作的冲突模式2
80年代女性作家婚恋题材剧作的冲突模式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
102012006272 陈宝妹 指导老师 林婷
【摘要】八十年代是女性意识觉醒的时代,多少觉醒了的女性为了实现自我的价值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八十年代的女性剧作家以此为剧本的题材写出了不少优秀的剧作,讴歌了女性独立自主的精神,展现了她们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表现了女性生存与处境的艰难,传达出了她们对婚姻的看法。
【关键词】女性;婚恋;冲突;冲突模式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1)道出了恋人夫妻间的山盟海誓。这种爱情的最完美落幕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对爱情最理想的追求。然而,事实上又有多少人能够梦想成真呢?大多数人还是活在现实中,上演着一幕幕凄美的爱情故事,经历了一次次凄凉的婚姻悲剧。而在这悲剧故事里,女性往往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因为在强大的父系统治社会里,女性总是处于被统治的地位,是弱势群体的一份子。女性的命运总是掌握在别人的手里,在进入二十世纪,女权运动的兴起才使女性的处境有所改善。然而还是不尽人意,女性的命运与处境问题常常引起人们的思考。而善于捕捉现实焦点的作家也注意把女性的命运与处境问题作为写作的主题。1919年,胡适的《终身大事》便是借田亚梅的终身大事呼吁妇女解放和婚姻自由。而到了八十年代,戏剧界更出现了一批女性剧作家就女性的命运与处境困扰而写出的优秀女性话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有白峰溪、许雁、沈虹光等人的作品。
说到戏剧,就不得不谈谈它的矛盾冲突。假如戏剧没有冲突,犹如煮菜不放调味品,这样煮出来的菜淡而无味,怎么可能会吸引人呢?德国的剧作家弗莱塔格曾更直观地指出了戏剧冲突的重要性,他说:“戏剧就是冲突”(2)。因而剧作家们在创作作品时总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戏剧冲突。而讲到冲突自然会涉及到冲突的参与者,冲突的产生,冲突的发展以及冲突的解决。其中,我们把冲突的参与者之间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称为戏剧的冲突建构模式,把其他三者所形成的结构形态称之为戏剧的形成建构模式。这两者合起来即戏剧的冲突模式。不过本文主要以八十年代婚恋题材的女性戏剧作品为例探索戏剧的几种冲突建构模式。
当理想与现实脱离时,当新旧观念对立时,当爱情与事业矛盾时,冲突就产生了。八十年代女性的女性意识已逐渐觉醒,加上五四时期人本主义思潮的涌入,女性开始为了争取自由、平等的权利而奋斗。然而,残酷的现实挡在面前。一直以来拥有统治权的男性不肯轻易放弃自己的统治权。加之,几千年来固有的封建思想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女性身上,致使她们的愿望难以实现。根据冲突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在八十年代主要有两代冲突、两性冲突和自我冲突这三种主要的冲突建构模式。
一、两代冲突。纵观八十年代的女性话剧,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作品中男性都处于次要的地位,有的甚至没有出场。整部戏剧主要展示几个女性的命运与处境,因此戏剧的冲突也主要发生在女性之间。根据冲突双方的社会关系又可以具体分为母女冲突和婆媳冲突。
(一)母女冲突。在这一冲突中,母亲往往代表着旧思想,是买卖婚姻、门当户对观念的忠实实践者。由于作品中男性的退隐,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得到体现,甚至对整个家庭有着最高决定权。她们的子女在改革开放思潮的影响下冲破了传统的封建思想,她们是新生的一代,他们渴望自由平等的爱情,他们敢置世俗偏见、社会舆论、传统观念于脑后。引用但丁说过的一句话形容他们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对于婚姻爱情,两代人之间往往存在不同的看法。剧作家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进行艺术的再创作,渲染双方的冲突,增加戏剧的感染力。白峰溪的《不知秋思在谁家》中苏重远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本应是一个思想开放、民主的家长,但事实却相反。她在对待儿女的婚姻上依然有传统的观念。她无法接受大女儿叶绯的离婚,认为这是有损名声的事,也是会让自己丢脸的事。她训斥女儿不该离婚,甚至要赶女儿出门。而女儿在婆家忍耐满腹的委屈,婆婆以传统的准儿媳妇的标准要求她,丈夫也不理解她。母亲的不理解更使她陷入了痛苦中, 她发自内心地喊出了自己的愿望:“要事业,要自由,不愿意身边有人限制我” (3)。
在《不知秋思在谁家》中叶绯的离婚是她和母亲冲突的导火线。中国几千年来都倡导从一而终的婚姻观念,女人要准守“三纲五常”,即使丈夫早逝了,那也只能认命守寡终身。离婚,是一件很可耻、丢脸的事。这种思想在人们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了。剧中苏重远正是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她认为女儿离婚是伤自尊的事,她甚至要赶女儿出门。到了八十年代,新的婚姻法将离婚的自由交给了人民,妇女在婚姻里的地位也提高了。新时期的女性开始会反抗婚姻里的不平等。叶绯因无法忍受婆家对她严格限制与怀疑而大胆地走出了离婚这一步。她希望建立一个平等自由的和谐家庭,在婚前他们共同定了协议:“结婚以后,双方的个性必须保持原样,谁也无权触犯对方个性的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