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黑白、彩色电视机松入门教程
第1章 黑白电视机基本原理
1.1 光栅的形成
电视机荧光屏上所呈现的光称为光栅,它是由电子扫描运动而形成的。
一. 黑白显像管
1. 结构
显像管是一种阴极射线管(或称电子射线管),英文代号为CRT,图1-1为黑白显像管结构示意图,黑白显像管由荧光屏、电子枪及玻璃外壳组成。
板书图1-1
2. 电子枪
电子枪由灯丝、阴极、栅极、加速极、聚焦极及高压阳极组成。其任务是发射电子束轰击荧光屏。
灯丝:加热阴极,使阴极发射电子。
阴极:阴极被加热后,就会向外发射电子。
栅极:可控制电子的发射量。
加速极:电子起加速作用,使电子高速向荧光屏方向运行。
聚焦极:将较粗的电子束聚成很细的电子束。电子束越细,重现的图像就越清晰。
高压阳极:使电子束能高速轰击荧光屏上的荧光粉,使荧光粉发光。
3. 玻璃外壳
玻璃外壳包括管颈、锥体和玻屏三部分。
4. 荧光屏
玻屏内壁上涂有一层约10μm(微米)厚的荧光粉,故通常称为荧光屏或屏幕。荧光屏近似长方形,宽高比为4∶3。电视机的尺寸通常以荧光屏的对角线长度来计量。
二. 电子扫描
1.光栅的形成
电子束未受任何外力作用时,它就在屏幕中心位置产生一个亮点。如果让电子束在荧光屏上扫描就会形成光栅。
行扫描:电子束不断从左至右进行偏转称为行扫描(也称水平扫描)。行扫描的结果会在屏幕上产生一条水平亮线。
场扫描:电子束不断从上至下进行偏转称为场扫描(也称垂直扫描)。场扫描能在屏幕上产生一条垂直亮线。
实际中,电子束的两种扫描是同时进行的,且行扫描的速度远大于场扫描的速度,这样就在屏幕上形成一行接一行略向右下方倾斜的水平亮线,这些亮线合成为光栅。
2. 逐行扫描
电子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一行紧接一行地进行扫描叫逐行扫描。
每一行扫描均包含两个过程,即行正程和行逆程。
每一场扫描也由两个过程组成,即场正程和场逆程。
3. 隔行扫描
隔行扫描是一种先扫奇数行,再扫偶数行的扫描方式。采用隔行扫描后,一帧(一幅)图像分两场扫完。
4. 扫描参数的规定
我国对电视扫描的参数规定如下:
一帧图像的总行数为625行,分两场扫描,每一场总扫描行数为312.5行。行扫描频率为15625Hz,周期为64μs,其中正程占52μs,逆程占12μs。场频为50Hz(帧频为25Hz),场周期为20ms,其中正程占18.4ms左右,逆程占1.6ms左右。
三 偏转线圈
偏转线圈套在显像管的管颈上,用以产生偏转磁场,控制电子束从左到右,从上至下进行扫描运动。
1. 组成
偏转线圈由行偏转线圈、场偏转线圈、磁环、中心位置调节器构成,如下图所示。
2. 对偏转线的要求
行场偏转线圈的位置必须垂直,上、下两个绕组必须对称,且匝数均匀,否则光栅会出现几何失真现象。如平行四边形失真、梯形失真、枕形或桶形失真等。
3.偏转电流
为了让电子束能从上至下,从左至右进行扫描运动,必须向行、场偏转线圈提供锯齿波电流。电流波形如下图所示。当行扫描锯齿波电流流过行偏转线圈时,行偏转线圈会产生垂直方向的磁场,使电子束在水平方向上偏转。同理,当场扫描锯齿波电流流过场偏转线圈时,场偏转线圈会产生水平方向磁场,使电子束在垂直方向上偏转。扫描电流的幅度越大,电子束的偏转幅度也就越大,从而使屏幕上光栅的幅度也越大。通常将垂直方向上的光栅幅度称为场幅,将水平方向上的光栅幅度称为行幅。
4. 光栅中心位置调整
由于生产显像管时,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工艺误差,使电子枪的轴线和管颈的轴线不重合,或者偏转线圈的中心轴线与管颈的轴线不重合,从而造成光栅向屏幕的一侧偏离。为了克服这一现象,常在偏转线圈上设有两片带磁性的调节器,叫中心位置调节磁环(或叫中心位置调节器)。中心位置调节磁环可产生一个外加磁场,并使电子束的偏转情况得到校正,确保光栅与屏幕的几何中心相重合。
1.2 电视信号的传送与接收
一. 图像信号和伴音信号的形成
1. 什么是图像信号
反映图像内容的信号。
2. 什么是伴音信号
反映声音内容的信号,它与图像信号同步传送。
3. 图像信号的形成
图像信号是由发射端的摄像管产生的,图像信号的形成过程可由下图来说明。
摄像管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光敏靶和电子枪,光敏靶是由光敏半导体材料制成的,这种材料具有在光作用下电导率增加的特性。
被传送的图像通过摄像机的光学系统恰好在摄像管的光敏靶上成像,形成“光图像”。由于“光图像”各部分的亮度不同,靶上各部分的电导率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当电子束扫到靶面某点时,就使接地的阴极与信号板、负载(RL)、电源构成一个回路,如图B所示。显然,亮区信号电流大,暗区信号电流小。由于扫描按顺序进行,于是便沿着扫描的顺序,把所有像点逐点地变为信号电流输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环境影响评价试卷.doc VIP
- 2025年广东省华医网公需课考题答案—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docx VIP
- 项目施工资料管理制度(3篇).docx VIP
- 2025年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小升初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VIP
- 新形态数据中心PaaS运维平台.pdf VIP
- 文物保护责任工程师《施工通论》练习试题.docx VIP
- (第一册)检验科质量手册范本文件.pdf VIP
- (2025秋新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docx
- PaaS安全运维平台.pptx VIP
-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南京仙林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