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平乐镇概况
【概况】
平乐镇位于平乐县西部,平乐镇人民政府位于桂江河畔,系漓江、荔江、茶江交汇处,是县城所在地。平乐,古称昭州,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州、县治迁于此后一直为历代州、郡、府、署、县治之地,几度曾为桂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平乐镇素有“小梧州”之称,水运发达,上溯漓、荔、茶江,分抵桂林、荔浦、恭城,下沿桂江可达梧州、广州、珠海等地;陆路四通八达,桂(林)--梧(州)高速公路和323国道从平乐镇中部贯穿而过,东到梧州、广州,南到南宁、北海,北上桂林等地,交通十分便利。
2014年末,全镇辖29个行政村、3个社区、1个居委,共299个自然村47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5万人。全镇上下以打造桂江第一镇为目标,坚持“”的发展思路,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经济建设、中心工作、社会建设及政务环境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喜人成绩。荣获“国家级生态乡镇”荣誉称号。
2014年,全镇共有中学2所,教学班34个,在校初中生人,教师人。有小学所,教学班个,在校小学生人,教师7人。中小学生入学巩固率100%。
2014年,全镇共有医务人员503人,病床80张,全镇各村均设有卫生所,有97.50%的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医疗合作。
【历史沿革】
平乐镇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人在此繁衍生息。
秦属桂林郡地,汉属苍梧郡富川、荔浦二县地。
三国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由富川县分置平乐县,以今县城北平乐溪(乐水)取名,县治在今平乐镇糖榨村,为始安郡第三县至晋不变。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分始安郡,在平乐县地设乐州,平乐县属之。州治今平乐镇南州村。
五代时,先属楚,后入南汉,为后周辖地。
宋先属广南路,后属广南西路。
明清沿袭。
民国元年(1912年) ,平乐镇属平乐府,民国2年6月废府,平乐镇属漓江道,民国3年6月,漓江道更名桂林道,平乐镇仍属之。民国15年10月废道设区,平乐镇属平乐民团区(实 际实行为民国19年冬至21年5月) 。民国21 年4月6日桂林民团区并辖平乐民团区及其9 个县。民国22年10月分设平乐民团区(民国23年,改民团区为行政监督区,民国29年,改行政监督区为行政督察区,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至民国38年) ,平乐镇属之。
1949年12月6日平乐镇解放,属平乐行政专员公署。
1951年8月,公署驻地从八步迁到平乐镇。
1958年7月,平乐专区撤销,平乐县划归桂林专区管辖,中共平乐县委、县人民委员会回迁平乐镇。
【地理概况】
地貌
境内地貌为中低山、丘陵和岩溶一体。东、南及西南山脉环绕,属南岭之一的都庞岭分支。东部山脉呈南北走向。西南部山脉向南蜿蜒。莲花山山脉自二塘镇南部的谢家向西南延伸平乐镇长滩。莲花山主峰海拔953.4米,山顶为草山,相传有12坡、12莲花。攀登莲花山,穿过果园是石峰。雄奇石峰,伟岸高耸。登至山梁,开阔草坪一望无际。立于山顶,可俯瞰平乐县城及桂江风光。莲花山水源丰富,山顶草坪有一座仙姑庙。年逢农历八月初三,是周边乡民上山赶庙会的日子。
气候
平乐镇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短夏长,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达310天以上。年均日照时间1414-2094小时之间,年平均气温19.9℃,年均降雨量1355-1865毫米之间。
境内处于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强烈。并受季风环流影响,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总的气候特点是:日照时间长,气温高,热量充足,雨量较充沛,干湿明显。春夏多雨,常造成山洪泛滥;秋冬降水量骤减,则又出现干旱现象。全年无霜期长,具有短酷热的桂南气候兼冬寒微雪的桂北气候。
境内太阳辐射强,光能资源丰富,全年太阳辐射为105718卡/cm2。7~9月是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季节,其中7月是全年最高值,达14015卡/cm2。5~10月总辐射量68971卡/cm2,占全年总量的65%。
【资源】
土地资源
全镇总面积328.2平方千米,有耕地面积2833公顷,其中水田1697公顷,粮食播种(含复种)面积4549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144公顷,林地面积21448公顷。
水资源
境内年平均降水量1357.5毫米,最高年1927.3毫米。过境河流漓江、茶江、荔江、桂江共长83.47公里。镇内河流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主要过境河流有漓江、恭城河(又名茶江),荔浦河。漓江经阳朔由县西北入境,恭城河、荔浦河分别由恭城、荔浦流来,经县东北、西部入境,三江在平乐镇汇入桂江。
矿产资源
境内矿藏有锰、铜、石灰石、硅灰石、矿泉水等。
人口
境内有汉、壮、瑶、回、苗等民族,少数民族主要有瑶族、壮族。2014年末,总人口10.5万。
【经济】
201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9.106亿元,完成全年计划;工业总产值完成310957万元,比2013年同期增长19.6%;农业总产值达54270万元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