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迄今为止讲互联网思维最透彻的文章
小编领读:如今,为了表现高大上都得把“互联网思维”挂在嘴边,但好像没几个人能真把这个东西讲明白,今天顾鹏这篇文章,算是把“互联网思维”讲得最透彻的,值得精读收藏!
互联网思,原本我也不以为然,感觉比较大也比较空的一个概念,后来发现越来越多的被人提起,甚至很多开小吃餐饮的号称自己使用互联网思维在做的时候,不免我又开始琢磨了;之前我做公开课时,有个兄弟问过我这个问题,只是一个小互动没能展开讲,所以插科打诨的过去:当时解释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引用了一个网上的段子:化缘的改叫众筹了,算命的改叫分析师了,八卦小报改叫自媒体了,统计改叫大数据分析了,大忽悠改叫互联网思维了。
但实际上互联网企业的确跟传统企业的思维方式上存在着很多不同,尤其是在我们脚下这块神奇的国度里,这种差别更显突出,我想这种不同于传统的思维,或许就是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吧。
?
案例
开讲之前我们先来讲个段子:有一个毫无餐饮行业经验的人,他开了一家餐馆,花了500万元买断香港食神戴龙牛腩配方;每双筷子都是定制、全新的,吃完饭,筷子和牙签放入一个精致的纸套,还可以带回家;专用牛腩面碗,还有发明专利,上方很厚重,端着手感好,对着嘴喝汤的地方则很薄、很光滑,嘴感好;每个月都会更换菜单,如果粉丝认为某道菜不好吃,这道菜就会在菜单上很快消失;老板每天花大量时间盯着大众点评、微博、微信,针对菜品和服务不满的声音,立刻回馈;开业前烧掉1000万搞了半年封测,期间邀请各路明星、达人、微博大号们免费试吃;制造话题:韩寒携老婆到店吃饭,因为没预约而被服务员婉拒;不让12岁以下儿童进入;邀请苍井空到店,被微博大号“偶遇”并发微博。在北京只有两家分店;VC投资6000万,估值4亿元人民币。
估计讲到这我不说,大家也知道是谁了吧,这就是互联网思维界“四大天王”之一的雕爷牛腩。其他还有三个,一个卖煎饼的、一个卖充气娃娃的、还有一个卖玫瑰花的。
去过的兄弟你们可以想想,雕爷牛腩有什么特色?雕爷牛腩为什么非要这么玩?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他的思维又在想什么?当然没有去过的兄弟,就别去了,人生苦短,时间宝贵啊。
面对这些问题,就引出了我们今天的思考,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
?
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
查了一下百度百科,这个词的起源,是在百度的一个大型活动上,李彦宏与传统产业老板们探讨发展问题时提出来的。就这点我个人认为有贴金的嫌疑。
后面又由互联网思维界“四大天王”到处讲演,被真正喊开的;加之官媒的一些推手才有了我们今天讨论的互联网思维。
今年2月份周鸿祎专门撰文以互联网从业二十年资深人士身份,阐述了互联网思维的四个核心观点:
第一,用户至上;
第二,体验为王;
第三,免费的商业模式;
第四,颠覆式创新。
其前两点,大家都知道。但第三点,你要想清楚,别被忽悠了,免费的商业模式,核心是商业模式而不是免费;至于第四点,我只能说你不是周鸿祎就别玩颠覆式,不是说只有周鸿祎才可以颠覆,而是没有二十年的互联网亲身经历,我还是劝你别太傻、太天真了。
?
我个人的理解
第一,互联网思维≈文艺复兴
其实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产业只是一种思维角度转变,并没有思维方式、方法的不同;正如14世纪燃起到16世纪燃遍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她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精神,是要把人从教会对人民精神世界的控制中解放出来,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仅仅是因为这一个中心的改变,却改变了整个欧洲文明进程。其实中国的互联网思维无非也是中国互联网企业把人变成中心,我们要知道,1978年之前中国是没有私人企业的,即便有,49年也都被“保护”了,所以我们今天所谓的传统产业其实中心都是国家,包括我们的教育核心是为国家培养接班人,而不是以人为中心的教书育人。所以中国最缺互联网精神的是学校而不是企业,鹏哥目前一直在做的或者说追求的是做一家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机构,一谈到这儿我就有点激动,不讲了。
所以我们知道互联网思维这个词,其实只有中国才有,在互联网的发源地美国都没有人讲互联网思维,究其根源人家16世纪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我们今天所谓的:互联网思维了。美国人以前对隐私保护的很好,由于互联网的出现,人家现在玩的是大数据。其实大数据这玩意49年以后在中国就有了,那个年代人们结婚需要写申请、生孩子要打报告、平时每个人的生活、学习方方面面都要给组织一份笔记备份,甚至连最隐私的个人日记组织都有清晰的记录,不然我们怎么能看到《雷锋日记》呢。还是因为中心论的那个问题,所以我们只是看到雷锋日记,而没有通过雷锋日记改变雷锋的生活轨迹。
这就是历史,历史总是这样循环往返,你领先一百年,其实历史告诉我们你落后也是一百年,很多时候我们其实就是被历史嘲弄的笨蛋。但正是因为她的嘲弄才让我们愈发清醒的认识自己,才能去寻找推进历史向前的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