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亚高山森林优势种对co2浓度倍增的光合生理响应.docVIP

川西亚高山森林优势种对co2浓度倍增的光合生理响应.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川西亚高山森林优势种对co2浓度倍增的光合生理响应

川西亚高山森林优势种对CO2浓度倍增的光合生理响应 王亚萍1,王开运1,2,张远彬2,张桂莲1* 1. 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 200062; 2.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41 通过对川西亚高山森林优势种高山柳(Salix paraqplesia)、岷江冷杉 Abies faxoniana 和缺苞箭竹 Fargesia denudata 幼苗光合生理参数的测定,研究了它们净光合速率 Pn 、气孔导度 Cond 、蒸腾速率 Tr 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对大气CO2浓度倍增(720 μmol·mol- 1)的响应。结果显示:CO2浓度倍增对3个物种的Pn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高山柳、岷江冷杉和缺苞箭竹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提高30%,81%和68%,岷江冷杉提高幅度最大。CO2浓度倍增与对照CO2浓度(360 μmol·mol1)相比各物种Cond 、Tr和WUE升降不一。反映出不同物种幼苗对CO2浓度倍增响应的复杂性。作为川西亚高山森林优势种,高山柳、岷江冷杉和缺苞箭竹对CO2 浓度升高的不同响应势必影响其生长和未来物种间的竞争,进而影响群落的组成和物种的多样性,甚至可能引起群落演替发生变化。 川西亚高山;优势树种;CO2浓度倍增;光合生理响应中图分类号:X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0-1514-04 由于大量矿物燃料的使用、森林的破坏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中CO2浓度已从工业革命前的280±10 μmol·mol- 1增长到目前的约360 μmol·mol- 1 ,并以每年1~2 μmol·mol-1的速度递增,预计到本世纪末,大气CO2浓度将达到目前的2倍。CO2 浓度升高对全球植被将产生很大的影响,一方面以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全球水热变化 作用于植被,另一方面CO2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功能的关键因子之一,它是光合作用的底物,也是初级代谢过程、光合同化物分配和生长的调节者,CO2浓度升高将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气孔导度等生理特征产生影响,最终影响植被的组成、结构以及功能。因此,植物在高CO2 浓度下的光合响应特性研究便成了当前国际上一个较为重要和热点的研究课题。 川西亚高山森林位于青藏高原长江上游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带[1,2]。高山柳(Salix spp.)、岷江冷杉 Abies faxoniana 和缺苞箭竹 Fargesia 是川西亚高山森林中分布面积最广最具优势的物种,它们对CO2浓度倍增的影响可以揭示川西亚高山森林在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的响应特征。本文以高山柳、岷江冷杉和缺苞箭竹为研究对象,对各物种在大气CO2浓度和CO2 浓度倍增下的光合光响应特性和种间差异进行研究,旨在了解川西亚高山森林优势种在大气CO2浓度倍增时光合特性的差异,及其对高CO2浓度的适应性,为探讨川西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演替的内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于2006年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茂县生态站 31°41′07″N, 103°53′58″E, 1 800 m 的6 个控制环境生长室中进行。实验站地处青藏高原横断山系北段高山峡谷地带的长江支流岷江上游中部,是对全球变化敏感地区之一[1]。试验站年均气温8.6 ℃,年均降水量919.5 mm,年均蒸发量795.8 mm,年均日照时数1 139.8 h,无霜期200 d左右。实验期间,环境的平均CO2浓度是360 μmol·mol- 1。 实验以川西亚高山森林优势种高山柳,岷江冷杉和缺苞箭竹幼苗为研究对象。高山柳是河流两边及采伐迹地和阳坡地主要植被类型,岷江冷杉是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物种,缺苞箭竹是亚高山森林下层最具优势的层片。三者对于森林功能,生产力,群落的演替和更新都具有重要意义。 生长室系统由6个独立、自控、封闭的生长室 Chamber 组成。生长室由下部近似圆柱体和上部近似球缺的两部分构成,其体积为2 415 m3。CO2浓度系统由CO2 传感器、控制模块、电磁阀、流量计、减压阀和CO2钢瓶构成。空气温度控制是通过与压缩机相连接的热交换器、电阻加热器 2 kW 以及新风流量控制阀等构成。本实验设置的参数分别为数据扫描间隔15 s,数据采集间隔5 min,实行24 h连续观测。 实验设两个CO2浓度,即将现有生长室分为两种,一种采用大气环境CO2浓度 ambient CO2 concentration, 360 μmol ·mol-1,CON ,另一种采用升高的CO2浓度 elevated CO2 concentration, CON + 360 μmol·mol-1,EC 。2006年8月上旬在对照(CON)与CO2倍增(EC)(处理5个月左右)的处理中分别选取3 株

文档评论(0)

sunhao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