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政考点专项复习 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doc

2013届高考政考点专项复习 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 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讨 考纲聚焦 1. 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2.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3.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 4.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知识网络 ? 考点激活 考点一? 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1. 列宁与新经济政策 (1)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以自由贸易代替贸易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2)新经济政策的意义: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满足了劳动者的利益要求,极大地调动了劳动者特别是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快速发展;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道路,即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2. 列宁对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 (1)在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前,列宁把商品货币看作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对立物。 (2)从主张消灭商品经济,到提出共产党人要学会经商,从主张由政府直接控制商业,到提出由国家调节商业,表明随着苏俄社会条件的改变和经济政策的调整,列宁对商品货币、对市场作用的认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不过,当时列宁仍然把这些变化当成解决困难的一种权宜之计。 考点二?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1.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认识 斯大林明确指出:最适合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这个概念的,是剩余价值规律,即资本主义利润的产生和增殖的规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特点和要求是: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济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2.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不会导致资本主义。因为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雇佣劳动制度已被消灭。 斯大林分析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特殊性,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没有资本家参加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生产。这一认识划清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界限。但他也片面地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范围只限于个人消费品,生产资料不是商品。 斯大林认为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地方,就有价值规律。并进一步指出价值规律是客观的,它是一个很好的实践的学校,无产阶级国家要自觉利用价值规律。 考点三?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探索主要体现在《论十大关系》上。包括: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调动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这一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协调比例关系;正确处理各种权力和利益的关系;向外国学习。 考点四?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1. 国家市场为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发挥公有制经济和计划的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的作用。 2. 发展商品生产为社会主义服务。 3. 毛泽东认为,两种所有制的存在是商品生产存在的主要前提,但商品生产的命运,最终是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的。即使实现了单一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如果产品还不很丰富,某些范围内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有可能依然存在。 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范围,毛泽东提出了某些生产资料也是商品的论断,突破了斯大林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只有生活资料是商品,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的认识。 4. 关于价值规律的作用,毛泽东一方面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价值规律对生产不起决定性调节作用;另一方面主张在限制价值规律消极作用的前提下,运用价值规律管理经济,进行经济核算。 典例解析 【例1】(2009?汕头模拟)材料一早餐一块黑面包、几块糖、一杯咖啡,午餐和晚餐外加一两碟菜,这是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前,苏联政府提供给国际友人的最高饮食待遇。当时苏联人民的饮食水平就更低了。 材料二1921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时,人们再也抑制不住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喜悦心情,纷纷走出家门,上街狂欢。 材料三1921年苏俄大旱,1922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自1923年整个国民经济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 (2)三个材料中所提及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有哪些重大意义?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经济政策的认识。第(1)问可以从三个不同角度阐述新经济政策实施前后苏俄的经济状况。第(2)问可以从工农联盟的巩固、国民经济的恢复,以及对苏俄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所产生的影响等角度去分析。 答案:(1)材料一说明实施新经济政策前,人民生活水平低,人民不满意,生产积极性也调动不起来;材料二反映新经济政策实施后,人民情绪高涨;材料三反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快速发展。 (2)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巩固了工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ipufl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