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鲁迅文本中的语言与理解的死亡.doc
浅论鲁迅文本中的语言与理解的死亡
【摘 要】死亡是鲁迅一生执著坚守的书写主题,但其文本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不仅关注到肉体表象的死亡,更深刻揭示了灵魂的死亡,相对于肉体死亡来说,这是一种更为可怕的死亡,一种死亡中的死亡!这,对于个人与民族的新生阻碍力更为强大。而鲁迅所做的,正是用自己的生存、写作,甚至死亡,摇醒沉睡者,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苦难和死亡,并由担当苦难和死亡成为一个真正的现代人!
【关键词】语言死亡(无声);理解死亡(隔膜);死亡贫乏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有谁如鲁迅那样更专注、更深刻地关注死亡、理解死亡、阐释死亡?有谁比鲁迅对死亡之神注入更多的人生况味、生命内蕴?他之所以一生一直为死亡意念所缠绕,就源于他多舛命运的生存经历和对死亡的真切体验。少年时期,祖父科考案、父亲病故、小妹四弟夭折,如此早地,就这样,鲁迅就遭遇了死亡,并且死亡将威胁的种子与根苗种植在鲁迅幼小心灵,根须深入他灵魂,而枝叶远及他终生!并且死亡不断地给鲁迅下着通知单:范爱农、瞿秋白、韦素园、殷夫、柔石、刘和珍、毕磊……死亡逼视着他身旁一个个亲朋好友掠去他们生命,鲁迅又怎能无动于衷地不去逼视死亡?再加之他自身顽症一次又一次地让他濒临于死亡边缘,直至最后夺走他――少年就染上肺病,至少重病两次,又曾生重脑膜炎……总之,深刻的死亡意识都是建立在深刻的死亡体验基础之上,一切的一切:家道败落、家族之争、被故乡放逐的大痛楚、早年婚姻的大孤苦、兄弟失和的大哀伤、疾病缠身的大悲苦、文场独荷戟的大寂寞、学生朋友知己横遭暴死的大怆痛……让鲁迅纠着时局,绕着时政,去追问面无表情的死神!而在这个被疾病与死亡笼罩着的世界,在令人撕心裂肺的极端心理体验之中,鲁迅沉痛无比地说:
“我先前读但丁《神曲》,到《地狱》篇,就惊异于这作者设想的残酷,但到现在,阅历加多,才知道还是仁厚的了。他还没有想出一个现在已极平常的惨苦到谁也看不见的地狱来。”(《且介亭杂文末编?写于深夜里》)
鲁迅自他人、自自身、自历史经验、自现实生存情态里,望清人生旅程荒野,四处布满死亡的荆棘,这样,死亡渐渐内化为鲁迅的一个经验世界,在其心理积淀和内蕴了死亡意识的巨大张力。可是死亡并未在当时的人们心里投下真正的阴影真正的震撼,它被深深地遮蔽着。他议论死,自觉地接近、走向死,与死晤谈、对视,将真真切切的死亡体验融入到创作之中,其笔触忽明忽暗或浓或淡弥漫着死亡况味,其文本充溢着各式各样形形色色的肉体生命的死亡、精神灵魂的死亡:
一、语言的死亡――无言、沉默
一个作家在穿透社会、政治、历史之后,在穿透其生存背景历来的文化状态和精神氛围之后,在这个世界上,他能看见什么,当然是人!然而他洞见了人性深处的种种缺口,所以在穿透人之后,世界还有什么?――“中国全国就是一个大墓场”。鲁迅借Borel的话说出了他的所见。
所有的人,仿佛都被抛到了既无水分也无阳光;既无人烟,也无鸟兽花草的的墓场,他们在这样的墓场中无望地挣扎。然而,这墓场时间如此之久又如此广大无边,他们无从寻找任何资源来滋养自己、营养自己;无从寻找任何途径老培育自己、发展自己,最后他们既不期待也不挣扎,他们和他们的心灵都成为这无边墓场的一部分,成了日后吞食新生命的残酷因素。食人者有暴君,也有暴君治下的臣民,他们有种渴血的欲望,“把人的血肉廉耻当矛头似的吞噬”。“牺牲者”的亲人在感到羞愧,病逝者的亲人在感到悲伤,无所事事的人在寻觅着新的看资,贪婪者在等待着下一次机会(《药》)。
而最困苦的民众,单永远是最专注、最忠诚、最无私的看客。每每是“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向上提着”。他们只知道看,而不知道自己看的究竟是什么;他们只知道听,却不知道自己听到的到底是是还是非;他们不敢说话,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这是一个沉默的民族,这是“无声的中国”,“人是有的,没有声音,寂寞得很。――人会没有声音的么?没有,可以说:是死了。”(《三闲集?无声的中国》)
于是先觉者便有着极大的寂寞:
“我的心分外的寂寞,然而我的心很平安:没有爱憎,没有哀乐,也没有颜色和声音”――《希望》
“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难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记念刘和珍君》
魏连殳无言无语,最终只“像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惨伤里杂着愤怒和悲哀”――《孤独者》
……
这是一个不可言说无有声音的世界,不仅众生失语,先觉的语言也被“绞杀”!人活着,却惟有无言与沉默,鲁迅以难以直说的话语方式深刻地洞明了生命的存在悖论和尴尬: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野草?希望》
在言说的“空虚”和沉默的“充实”之间,人的生存已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