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书院教育精要.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书院与明朝心学    1508年,王阳明(1472-1529)到达贵州龙场驿,当地民众为其创建龙冈书院。这里不仅是王氏第一次从事书院教学实践之地,也是他的悟道之所(史称“龙场悟道”)。     后来他在镇压江西、福建农民起义时,即“破山中贼”时,感到有必要建书院讲学,以“破心中贼”。1518年,他在赣州建复6所书院,其中有5所为社学性质,以教化民俗为主,另一所濂溪书院则以传播心学为要。在南昌,他派人到阳春书院,试图讲正学而规止反叛之心。后又亲自来到白鹿洞书院,集门人讲学其中,将昔日程朱理学圣地俨然变为心学的大本营。晚年在遭到权臣挤排返家后。门人为他建复稽山(浙江山阴)、阳明(浙江绍兴)二书院作为宣传、倡大其学的大本营。    湛若水(1466-1560),师从陈献章,悟出“随处体认天理”的心学方法,终身以父之礼事之。40岁时与王阳明在北京定交,“共以倡明圣学为事”,之后无日不讲学,以其“道德尊崇,四方风动,虽远蛮夷,皆知向慕,相从士三千九百有余”,也有人说,“合天下之士,出其门者四千人,车从所至,咸有精舍”。他在很多地方都讲学,对书院尤为情深,而且把书院与其老师陈氏联系起来,“平生足迹所至,必建书院以祀白沙。”据其《墓志铭》所载,他先后创建、讲学的书院有数十所之多,有人估计,总数不少于50所,堪与朱熹媲美。        王、湛及其后学也注重依托书院传播心学,心学和明朝书院之盛同时出现在明朝中期。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年间(1506-1619),既是心学快速发展和传播的时期,也是书院的辉煌时期。此期共建书院1108所,占明朝已知书院总数的72.37%。    (3)书院与乾嘉汉学    所谓乾嘉汉学,就是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出现的全国性的以经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流派。其产生、发展和广为流布都与书院密切关联,不仅大多数乾嘉汉学学者或肄业、或讲学、或任教于书院,而且以阮元为代表的乾嘉汉学中坚直接创办诂经精舍和学海堂,专课经史训诂之学,成为乾嘉汉学研究、人才培养和传播基地。诂经精舍和学海堂使得东南地区形成了重汉学的学风,也成为各地书院改革过程中仿效的楷模。    乾嘉汉学主要分为吴派、皖派和扬州学派三派,都与书院关系紧密。    吴派与苏州紫阳书院    紫阳书院是吴派汉学人才培养、研究的大本营。创建于1713年。吴派奠基者惠栋曾主讲书院,以考据之学教授生徒。乾隆以后,执掌书院的山长皆为汉学大师,如王峻、沈德潜、彭启丰、钱大昕、俞樾等。其中以钱大昕影响最大。他是该院学生,又在此任山长16年,“一时贤士受业于书院门下者,不下二千人,悉皆精研古学,实事求是。”     紫阳书院涌现了一批汉学名家,如王鸣盛、钱大昕、王昶、朱骏声等。这些人又利用书院传播汉学、培养人才。如王昶主讲娄东书院、杭州的敷文书院、诂经精舍,朱骏声先后任乘(左边有一山字)山、剡少年、松陵、清溪、暨阳等五书院的山长。       皖派与徽州紫阳书院、洋川(属安徽)毓文书院。    徽州紫阳书院创建于南宋,重建于1790年。是对皖派影响最大的书院。皖派的汉学大师江永、凌廷堪、汪龙等人先后主讲书院,培养出戴震、程瑶田、金榜、江永浩、汪荣之等汉学家。    毓文书院最初崇尚宋明理学,洪亮吉执教后,倡导训诂之学,确立了汉学学风。之后,乾嘉学者赵良澍、夏忻(火旁)、包世臣等人继续主讲书院,使书院的汉学学风得到了相当长时期的维系。    扬州学派与扬州安定书院、梅花书院。    二书院重新修复后,不少汉学大师相继执教,如杭世骏、赵翼、戴震、洪亮吉、姚鼐等,赵翼的经学著作《陔余丛考》就是主讲安定书院时撰写的。他们也培养了大批的汉学学者,有段玉裁、汪中、王念孙、洪亮吉、孙星衍、焦循、王引之等人。他们又利用其他书院进行讲学,如段玉裁就先后主讲山西的寿阳书院、浙江的鸳湖书院、娄东书院、杭州诂经精舍等。    阮元(1746-1849)是江苏人,是清朝重臣,乾、嘉、道“三朝阁老”、“九省疆臣”。创办研习汉学的专门机构——诂经精舍和学海堂。    诂经精舍在杭州西湖孤山,学海堂在广东。二书院突出“专勉实学”、崇尚汉学的宗旨,将科举之学完全排除在教学内容之外,“月率一课,只课经解史策、古今体诗,不八比文、八韵诗。培养了大批汉学人才,不仅是汉学研究的后继者,也是汉学的有力传播者。孙星衍说:诂经精舍“不十年间,上舍之士,多位致通显,入玉堂,进枢密,出则建节而试士,其余登甲科,举成均,牧民有善政,及撰述成一家之言者不可胜数,东南人材之盛,莫与为比。”  著名者有周中孚、章太炎等人。学海堂则有陈澧、李光廷、周寅清等,成为广东汉学的主体力量。还出版了不少汉学成果,如《十三经注疏》主要是由诂经精舍的师生合力完成的,《皇清经解》由学海堂编纂、刊刻。    (三)书院的世界影响    正

文档评论(0)

cc88055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