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què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huàn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中国古代神童 王勃:“初唐四杰”之一,自幼聪慧好学,为时人所公认,称其为神童。唐高宗时,王勃上书右丞相刘祥道,求刘祥道表荐,王勃被授予朝散郎之职,此时才14岁。 曹冲:曹操之子,自小生性聪慧,五、六岁的时候,智力就和成人相仿。《三国志》中记录了曹冲的生平事迹,史上留有曹冲秤象的典故。 南北朝有一位神仙童子元嘉,可以“一心六用”:左手画圆,右手画方,口诵经史,目数羊群,兼成四十字诗,书五言一绝。 神童何去何从? 1987年出生的王思涵,10岁时就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东北育才中学少年班。只读过小学三年级的他,用4年的时间完成了初、高中课程。2001年,14岁的他以572分的高考成绩考进沈阳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 今年18岁本应大学毕业的他,却因“除英语及格外,其他科目成绩为0”,被学校责令退学。 “中学生活=学习+睡觉;大学生活=看书+发呆。”神童王思涵用两个数学等式来描述了自己所经历的特殊学习生活,“我不后悔自己的这种成长方式,因为后悔也没有用了……” 伤仲永 王安石 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收集在《临川先生文集》里。 唐宋八大家 唐:韩愈、柳宗元 宋: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 文言文自学步骤 1、正确、流畅地朗读全文,读音、停顿都正确; 2、结合课下注释和字典一句一句疏通文意,不懂的做标记问同学老师; 3、全班共同解决一些疑点、难点 ㈠课文第一二段写方仲永成长变化有哪几个阶段? ㈡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 童年时期 少年时期 青年时期 天资过人 才能衰退 沦为常人 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 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 人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这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后天的教育和学习。青少年应正确认识自己:天资好的,加上勤奋学习,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反之,即使天资再好,如不学习,同样会碌碌无为。另一方面,即使天资差的人,如勤奋学习,也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我们可以从仲永的故事中吸取哪些教训? 课文分析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交代了关于方仲永的哪些情况?联系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金溪民方仲永”--籍贯、身世姓名、家世 “世隶耕”--为下文作铺垫,既衬托出他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阅读材料 一个两岁孩子的姥姥说,她的外孙子已经会认上千个汉字,想找记者报道一下。 一个孩子生下来就被父母扔进水盆,不到4岁就可以在游泳池里畅游,还能做一些高难动作。4岁半时,孩子要游长江。他的父母无固定收入,一心指望孩子成名,拉来企业赞助。这个孩子为记者和客人们表演游泳技巧,而他的父亲则在一边吃着面包和香肠。 还有一个学画的孩子,5岁就在全国获大奖。他爸爸是位美术工作者,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帮助孩子出名上,办画展、卖画,忙得不亦乐乎。 知识整理 重点虚词一 之 ①忽啼求之: ②借旁近与之:。 ③余闻之也久: ④不能称前时之闻: ⑤卒之为众人: 重点虚词二 其 ①并自为其名: ②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③稍稍宾客其父: ④其受之天也: 知识整理 重点虚词三 于 知识整理 ①环谒于邑人: ②于舅家见之:③贤于材人远矣:④受于人者不至: 一词多义 自: ①并自为其名 ②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闻: ①余闻之也久 ②不能称前时之闻 知识整理 古今异义词 养父母 今:抚养自己的非生身父母 古:赡养父母 文理 或 古: 知识整理 今: 今: 古: 词类活用 ①邑人奇之:②宾客其父: ③利其然:④伤仲永:⑤父异焉: 知识整理 扩写课文第一、二段。要求:不改变基本内容,进行丰富的联想,400字以上。 方法指导:注重在方仲永、父亲这两个人物的动作、心理、神态、语言上进行细致刻画,将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立体。 《伤仲永》扩写 1世隶耕 隶 . 2未尝识书具 尝 书具 . 3父异焉 异 . 4借旁近与之 旁近 . 5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即 . 书 为 . 6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养父母 收族 . 7指物作诗立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