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炎新要点.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idiopathic facial palsy (Bell palsy) 概 述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叫面神经炎或Bell麻痹(Bell palsy) 指茎乳孔以上面神经管内段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 病 因 内因 岩骨发育异常使面神经管更为狭窄 面神经本身受凉 外因 病毒感染:单纯疱疹I型病毒(HSV-1) 茎乳突孔内骨膜炎 危险因素:糖尿病、怀孕、家族史 面神经炎的临床表现 病史特点 急性起病 3~4日达高峰,约一周内可进行性加重 病前多有受凉史 首发症状常为患侧耳后或乳突区疼痛 主要表现为一侧表情肌瘫痪 面肌训练方法 额肌:抬眉,做吃惊样的动作。 皱眉肌:皱眉,两眉向中间集中。 眼轮匝肌:用力闭眼,将中指压在眉毛上,轻轻向下方推,眼睑闭合,注意勿使中指压到眼球。 鼻根肌、鼻肌、鼻中隔下降肌:前者可令患者皱鼻根部来完成;后者可令患者张大鼻孔、伸长鼻下部位来完成。 提上唇肌:让患者提上唇,向前突出。 提口角肌:让患者示齿,引口角向上后方。 峡肌:闭嘴引口角向后,指尖可放在口角上向后牵拉口角。 口轮匝肌、颏肌:让患者上下唇噘起,用手指由上或下唇的下外方向中央推挤口唇。 治 疗 增强体质,寒冷季节注意颜面及耳后部位保暖、避免头朝风口窗隙久坐或睡眠,以防发病或复发。 心理护理:耐心做好解释和安慰疏导工作,缓解其紧张情绪,使病人情绪稳定,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及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 护眼:由于眼睑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瞬目动作及角膜反射消失,角膜长期外露,易导致眼内感染,损害角膜,因此眼睛的保持的非常重要的,减少用眼,外出时戴墨镜保护,同时滴一些有润滑、消炎、营养作用的眼药水,睡觉时可戴眼罩或盖纱块保护。 局部护理:热敷祛风:以生姜末局部敷于面瘫侧,每日半小时;温湿毛巾热敷面部,每日2-3次,并于早晚自行按摩患侧,按摩时力度要适宜、部位准确;只要患侧面肌能运动就可自行对镜子做皱额、闭眼、吹口哨、示齿等动作,每个动作做2个八拍或4个八拍,每天2-3次,对于防止麻痹肌肉的萎缩及促进康复是非常重要的。此外,面瘫患者应注意不能用冷水洗脸,避免直接吹风,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服,防止感冒。 在饮食上可以不再禁忌冰凉的食物,但还是要以高钙、高蛋白饮食为主。少吃油腻滞胃、不易消化的食品。要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如桃、葡萄、苦瓜、茄子、青椒、韭菜,来维持足够的维生素摄入。另外还要吃一些米面、粗粮类食物,以保持机体足够的能量供给,增强抗病能力。 病程和预后 70%完全恢复,20%部分恢复,10%恢复不佳。 起病1~2周后开始恢复,2~3月内痊愈。 复发率:0.5%。 后遗症 面肌瘫痪 偏面痉挛 面肌联带运动 “鳄鱼泪” 预防 增强体质 寒冷季节注意颜面及耳后部位保暖 避免头朝风口窗隙久坐或睡眠 控制糖尿病 * * 还笑别个… 哈哈!歪嘴儿! 神 经 内 科 他们得了什么病? 怎么得病的? 能不能好? 颅神经疾病中面神经病变所致的面神经麻痹症状最常见; 周围性面瘫中40%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发病率26~34/10万人,患病率258/10万人。 面神经管示意图 facial nerve tunnel 内耳门 茎乳孔 面神经管 面神经 患侧 眉毛低 眼裂大 下睑外翻 皱额无力 鼻唇沟浅 口角向下 CRANIAL NERVE VII (FACIAL NERVE) PALSY SIGNS AND SYMPTOMS The prevalence of idiopathic cranial nerve VII (CN VII) palsy ranges from 10/100,000 to 40/100,000 with an average of 21/100,000. Occurrences are highest in adults over 70. Recurrence of idiopathic CN VII palsy ranges between 6 to 11 percent. Cranial nerve VII innervates the muscles of facial expression and the stapedius muscle of the inner ear. The orbicularis oculi, responsible for eyelid closure, is controlled by CN VII. Damage to the nerve or its peripheral course produces weakness or paralysis of one side of the face with an inability to

文档评论(0)

bbnm5885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