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采(盘)区地质明书
南一盘区地质说明书
一、概 况 位置及范围
水平 +550m 盘区 1001 地层 石炭系 煤层 东至 F 1断层 9#、10#、113 南至 煤矿边界 西至 煤矿边界 北至 运输大巷 上限标高m 550 下限标高m 480 地面标高m +1075~+970 走向长m 1500 倾向长m 950 面积m2 1139514 邻区实见情况 采掘情况: 该盘区东以断层为界南二盘区,西部为矿界,北为三条大巷相邻,其实际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南三、南二采区地质构造中等复杂,本盘区东部F1断层与其余盘区分割开,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全区带压开采。
地面情况及受生产影响程度 1.地面:地表为荒坡荒地等。
2.地形地物:地表西北高东南低,大部分被黄土覆盖,地形复杂,冲沟发育,沟多北西向,较大沟谷均有基岩出露,两岸形成较陡的“V”字形态。
3.水系及地表水文情况:区内主要有大佛沟,沟谷平时无水,雨季有水流出,地表水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
4.采掘情况及破坏程度:预计回采后,地表会出现裂缝、塌陷等现象。
区内地质勘探情况 概述:本区经过普查、重勘、补勘3次勘探。1985年山西省144煤田地质队对该区资料进行过整理,并提交由《大佛寺煤矿地质报告》,该报告比较简单。
1996年12月由水系地宝能源有限公司提交了《山西省介休市义棠镇大佛寺煤化有限公司矿井地质报告》。
2003年7月山西克瑞通实业有限公司提交了《山西省介休市大佛寺煤化有限公司煤矿2号煤层(增层)地质报告》;《山西省介休市大佛寺煤化有限公司煤矿扩区地质报告》。
都能满足计算要求。
二、地层及标志层 地层特征 本区自上而下共有如下地层:
⑴、第四系全新统(Q4)分布于井田东部边界沙木土焉沟中,为近代冲积,积层,主要由砾石岩块及砂土组成。厚度0—10.0m,平均5.0m。
⑵、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3)区内广泛分布,岩性为褐黄、浅黄色亚砂土、亚粘土、疏松,具大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常形成独特的黄土地貌,底部往往具一层灰褐色、棕红色土壤层。厚度0—60m,平均35.0m。
⑶、第三系上新统(N2)区内分布较广,岩性主要为棕红、红色,红黄色及灰褐色粘土、亚粘土夹钙质结核,厚度2.95—24.10m,平均10.00m。
⑷、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井田内出露较多,与下石盒子组连续沉积,岩性主要以紫色泥岩、黄绿色泥岩、黄色泥岩、铝土泥岩及黄绿色砂质泥岩、砂岩组成。本组井田内最大保存厚度350m左右。
⑸、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自K8砂岩底至K10砂岩底为一套陆相沉积。。本组厚70.52—86.34m,平均78.18m。
⑹、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自K7砂岩底至K8砂岩底,连续沉积于太原组之上,为内陆湖沼沉积的含煤建造,也是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岩性由深灰、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砂岩及煤层组成。含煤4—8层,其中1、2、3、4号煤层均为零星可采煤层,本组厚39.80—60.77m,平均46.22m。
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本组为了一套具明显沉积旋回的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属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主要由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灰色砂岩、煤层和3—4层石灰岩组成。石灰岩厚度大,层位稳定,是区域地层对比的良好标志。含煤层7—8层,其中9号、10号和11号煤层全区稳定可采。其余为零星可采或不可采煤层。该组连续沉积于本溪组之上,厚度80.5—118.20m,平均104.60m。
⑻、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平行不整合与峰峰组灰岩之上。该组厚3.25—12.33m,平均8.32m。⑼、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为煤系地层之基底。井田内钻孔最大揭露峰峰组厚度0.83m。据区域地层,本组岩性主要为深灰色厚层石灰岩距侵蚀面下60米左右见有扁豆状石膏层1—2层,形成稳定的石膏带。厚度100m左右。—11.0米。
(2)K6:为灰色、灰白色细粒砂岩,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厚度变化较大,一般为1.50—8.34米。为6号煤层底板。
(3)K4:呈深灰色,层位稳定,厚度变化不大,一般3.28—5.23米。
(4)K3:呈灰---深灰色,夹扁豆状燧石结核,含大量海相动物化石,层位稳定,厚度变化不大,一般3.14—6.70米。
(5)K2:9号煤层直接顶板,呈灰色或深灰色石灰岩,层位稳定,节理发育,富含燧石结核,质硬性脆,富含海相动物化石碎片,厚10.10—11.43米。
(6)K1:呈白或灰色细—中粗粒由石英砂岩,整合于本溪组之上厚度不稳定,厚0.7---6.54米。 三、煤层赋存情况
煤层赋存概况 石炭系太原组和二叠系山西组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共含煤12层,由上而下为1#、2#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