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讲 生态旅游管理 参考文献 钟永德,袁建琼,罗芬编著. 2006. 生态旅游管理.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张广瑞主编. 2004. 生态旅游: 理论辨析与案例.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澳 Ralf. Buckley著. 2004. 生态旅游案例研究.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杨桂华等编译. 2000. 生态旅游的绿色实践.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旅游资源分类及评价 第二节 生态旅游的概念、意义及开发原则第三节 生态旅游现状和问题 第四节 NR生态旅游管理内容与策略 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分类及评价 旅游资源分类: 自然资源 地貌、水文、气候、野生生物等。 人文资源 人文景物 、文化传统 、休育和娱乐 、饮食文化和工艺品制作等。 中国的旅游资源 自然资源 名山、湖泊、江川、瀑布、泉、生物。 人文资源 历史古迹和文物、宗教胜地、古建筑工程、风土人情 、文化艺术 、饮食风味 、旅游商品 。 旅游资源评价 常用评价指标 资源密度、旅游空间密度、旅游人口密度、旅游经济密度、旅游的资源容量、旅游生态环境容纳量、旅游经济发展容量。 常用评价体系 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研究价值、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区位及交通条件、景物的空间配置、景区的旅游容量。 第二节 生态旅游的概念、意义及开发原则 生态旅游一词最早是由IUCN在1983年提出! “生态旅游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中进行的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而且,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区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1996) “生态旅游是指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国际生态旅游协会,1993) 生态旅游绝不是大众旅游 mass tourism ,也不仅仅是自然旅游 nature-based tourism ,而是以自然区域为旅游目的地;对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环境的破坏最少;其收益可用于自然保护;能带动社区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的一种旅游形式。 什么是生态旅游 Eco-tourism ? 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导,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为目标,展开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行活动! 生态旅游的目标 保护性的旅游:不破坏生态、认识生态、保护生态 以旅游促进生态保护,以生态保护促进旅游 生态旅游的主体: 有准备的旅游者—— 接受训练的当地居民—— 生态旅游经营者—— 研究者—— 政府—— 生态旅游特性 自然性 保护性 参与性 高品位性与普及性 计划性与专业性 二、生态旅游的意义 为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提供融资途径。 带动周边社区发展。 增强公众的自然保护意识。 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知名度。 三、生态旅游系统及开发原则 生态旅游系统的物质基础: 以资源和环境为主要物质基础; 以游人为主体 ; 融自然生态与社会文化为一体的旅游景观系统。 生态旅游系统的保护 定期全面检查。 扩大各级自然保护区。 严格控制各类建设活动。 建立和健全旅游生态环境管理和保护机构。 保持合理的游人密度。 生态旅游开发规划 生态旅游规划的原则 旅游资源的状况、特征及其空间分布; 旅游者的类别、兴趣及其需求; 旅游地居民的经济、文化背景及其对旅游活动的容纳能力; 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以及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与旅游环境相融合。 生态旅游规划的模式 同心圆式的利用模式。 国家公园旅游分园模式。 生态旅游功能分区模式。 第三节 NR生态旅游现状与问题 从2006年世界各国国家公园的游客量可见当前全球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态势: 美国2.7亿多人次;英联邦1.5亿多人次;加拿大0.3亿多人次;肯尼亚73多万人次;澳大利亚大堡礁海洋公园180多万人次。 我国的生态旅游发展也很快,据统计2006年仅森林公园的游客量就有2亿人次。 在现有自然保护区中,很大一部分保护区已经开展了生态旅游,其增长态势十分明显,以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为例: 1998年的游客量为38万人次;2000年83万人次;2002年120万人次;2004年180万人次;2006年225万人次;2012年360万人次。 我国生态旅游对自然保护区的干扰与破坏 生态旅游对自然保护区的干扰与破坏是显而易见的。 据2013年一项全国100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的调查: 44%存在垃圾公害, 12﹪出现水污染, 10﹪有噪声污染, 3﹪有空气污染, 20﹪保护区由于开展生态旅游而使保护对象受害, 11﹪出现旅游资源退化,大兴土木破坏了自然美。 NR生态旅游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盲目开发,缺乏论证和评估 生态破坏,原始生态环境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AutoFormR6实例讲解-拉伸.ppt
- 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日管控记录表、周排查记录表、月调度记录表(1).docx VIP
- 金元浦-中国文化概论(第四版)第十三章.ppt VIP
- 二杨梅素基二硒醚在肿瘤方面的药物应用.pdf VIP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docx
- 一种固定式高倍数泡沫产生器.pdf VIP
-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_2020430155529.ppt VIP
- 【MOOC】《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慕课答案.docx VIP
- 1.2互联网应用的基本特征(教学课件)-第1册信息科技同步教学(河北大学版2024新教材).pptx VIP
- 某文旅项目施工合同模板.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