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五 章 水 文 第五节 冰 川 一、终年积雪和雪线 高纬和高山地区,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常在0℃以下,因此,降落的固体降水(雪)不能在一年内全部融化,而是长年积累,这种地区一般称为雪原(snowfield)(或终年积雪区、万年积雪区)。 终年积雪区的下部界限,称为雪线(snowline)(也称平衡线)。雪线不是几何学上的“线”,而是一个带。在这个带内,年平均固体降水量恰好等于年融化量和蒸发量。雪线以上年平均降水量超过年融化量和蒸发量,固体降水才能不断积累,形成终年积雪;雪线以下,正好相反,不能形成终年积雪。 雪线控制着冰川的发育和分布,只有山地海拔超过该地雪线的高度,才会有固体降水的积累,才能成为终年积雪和形成冰川。雪线的高度受气温的支配,但降水量和地形也有影响。 首先,雪线的高度与气温成正比,温度越高雪线也越高,温度低雪线也低。一般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降低。所以雪线的高度也从赤道向两极减低。如赤道非洲雪线为5700-6000m,阿尔卑斯山为2400-3200m,挪威在1500m左右,北极圈内则雪线已低达海平面附近。 其次,雪线的高度与降水(雪)量成反比,降水(雪)量越多,雪线越低;降水(雪)量越小,雪线越高,根据纬度因素,赤道附近雪线应是最高,事实上,雪线位置最高的地方,不在赤道附近,而在副热带高压带(如图示)。这是因为副热带高压带降水(雪)量比赤道附近少造成的。 再次,雪线高度也受地形影响。其影响有二个方面:一是坡度影响,陡坡上固体降水不易积存,雪线较高;缓坡或平坦地区降雪容易积聚,雪线较低。二是坡向影响,在北半球雪线在南坡比北坡高,西坡较东坡高,这是因为南坡和西坡日照较强,冰雪耗损较大,因而雪线较高。不过,有些高大的山地,对气流产生阻挡,而影响降水的变化,也影响了雪线的高度,如喜马拉雅山南坡是向风坡降水量丰沛,雪线在4000m,而北坡却高达5800m以上。 二、冰川的形成 冰川是由积雪转化而成的。初降的雪花为羽毛状、片状和多角状的结晶体,密度只有0.085g/L;雪花落地后,先变成粒雪,再经过成冰作用,变为密度达0.9g/L的冰川冰。由粒雪转变为冰川冰有两种方式: 覆盖地面的粒雪层,在太阳照射下,气温较高接近0℃时,冰雪消融活跃,部分水分子由于升华作用,附着在另外冰粒上,部分融水下渗附着于粒雪表面,经过冻结再次结晶。这样,冰粒体积不断增大,在一个季节里,雪花即可转变成粒雪冰。粒雪冰积累增厚,下部受到压缩,排出粒间空气,冰粒融合结晶在一起,形成少空隙、密度达0.90-0.96之间、完全透明的天蓝色的冰川冰。这种依赖太阳辐射热力条件的成冰过程称暖型成冰作用。暖型成冰作用实际上是一个升华-凝华或重结晶过程。 三、冰川的运动 通常现代冰川包括积雪区和消融区两部分。积雪区即冰川的上游部分,是冰雪积累和冰川冰的形成地区,其降雪量大于消融量;消融区即冰川的下游部分,在冬季有雪和粒雪冰的堆积,夏季消融,配出冰川表面,消融量大于积雪量。 冰川的运动取决于整个冰川的补给和消融的对比。冰川的年补给量大于年消融量时,冰川厚度增加,流速增大,冰川呈前进状态;相反,当冰川年补给量小于年消融量时,冰川厚度变薄,流速减慢,呈衰退状态;如果年补给量等于消融量时,则出现暂时的稳定平衡状态。冰川的前进、衰退和暂时的稳定都是在运动过程中进行的。 冰川的流动具有如下特点: 1.不同冰川的流动速度是不一样的,山岳冰川的表面流速一般是每年数十米至数百米,降水充分的喜马拉雅山南坡诸川中,曾测得流速最快者达700—1300米/年。阿尔卑斯山降雪较多,其山谷冰川流速达80—150米/年。降雪少的地区,冰层薄,冰川流速慢,如天山、昆仑山、祁连山的冰川,流速为几十米/年。 2.同一冰川不同部位,其流速也有不同,如我国祁连山的七一冰川,1958年7月16—1959年7月16日一年间,冰川两侧流动了8米,但中间地带流动了16米。此外,由于冰川与冰床之间的摩擦阻力,使冰川下部流速较中部和上部慢。 3.大陆冰川比山岳冰川流动慢(为什么?)。 总之,冰川运动的速度比河流缓慢得多,一般来说,冰川的流速只有河流的几万分之一,是不能用肉眼觉察到的。此外,冰川运动的速度因受冰川部位、厚度和地形坡度影响而不同。冰川的底部和两侧因与冰床摩擦,流速较慢;冰川的中部和上部因阻力小,流速较快;冰川在雪线的部分,因厚度大,冰体温度较高,可塑性增强,故运动速度快于其他部分;在坡度影响下,冰川在陡坡流速大于缓坡。 冰川的运动具有显著侵蚀地面的作用和巨大的搬运、堆积能力。 四、冰川的类型 现代冰川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城市排水管网的维护与管理.pptx VIP
- 成渝经济区ppt完整版.pptx VIP
- 《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与服务方式》.ppt VIP
- 排水系统中的泵站运行与维护.pptx VIP
- 排水管网维护检修.ppt VIP
- 2025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规范第7部分应用标准第9分部分智慧档案技术规范.docx VIP
-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 第12章 给水排水管网管理与维护.ppt VIP
- 2024年中式烹调师(高级技师)理论考试题库大全(含答案).docx VIP
- 2025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规范第7部分应用标准第13分部分运维管理平台技术规范.docx VIP
- 2025年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在线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