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测距声场仿真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超声波测距声场仿真研究.doc

超声波测距声场仿真研究 摘 要: 通过对声场理论模型的研究,利用Matlab软件对声场进行仿真并且给出了可视化的结果,从而使声场的分析大大简化。另外通过控制变量法分别讨论了发射频率以及超声波换能器的尺寸等对声场分布的影响,有利于加深对抽象声场的理解,从而对超声波测距系统进行优化。 关键词: Matlab; 超声场分布; 发射频率; 超声波换能器 中图分类号: TN710?34; TP39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4)05?0101?04 0 引 言 对于超声波测距系统而言,超声波的分布关系到被测物体定位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因此在超声波检测的研究中,超声波声场的模拟尤为重要。从目前国际上的研究现状来看,超声波的模拟主要包含了:工件中声场分布的模拟,声源发射声场的模拟,各向异性材料和高衰减的不均匀材料中声场模拟等,这方面研究包括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开放的基于Matlab的工具箱程序包DREAM,法国的Pierre Calmon先生等创建的Champ?sons数学模等。我国的超声检测模拟和仿真技术的发展相对滞后,新技术研发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一直是我国超声检测的薄弱环节。20世纪90年代,浙江大学开发了CAPPNDT系统,冶金部压力容器站研发了NDTS软件,标志着我国超声检测模拟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在超声检测模拟和仿真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 1 超声场理论研究 1.1 描述超声场的物理量 超声波声场即在介质中超声振动所波及的质点所占据的空间范围。超声波声场的大小形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通常采用声压、声强和声阻抗等物理量描述超声场。 2 超声波探测模块 为了研究超声场的特性,选择超声波接收发射模块,对其声波特性进行检测,模块实物图如图2所示。该模块所采用的是间断多脉冲发射,发射电路主要由反向器和超声波发射传感器构成,单片机端口输出的方波信号一路经一级反向器后送到超声波传感器的一个电极,另一路经两级反向器后进到超声波传感器的另一个电极。超声波接收器将超声波调制脉冲转换为电压信号,超声波接收换能器晶片接收到超声波垂直作用后,因谐振而形成逐步加强的机械振动。 3 超声场模拟仿真 3.1 换能器圆盘声源轴线上的声压分布 尽管实际声场与理论分析有所差异,但是在远场区是基本符合的,所以基于该理论推导并仿真出来的实验结果,基本满足实际的测距系统要求。 4 结 语 影响测距系统精度的因素很多,包括超声波传播过程的衰减和环境温度等。因此本系统采用了多级放大电路放大接收的信号,并引入了温度补偿技术,以提高其测量精度。本研究采用基尔霍夫积分法,推导出了超声波换能器在圆盘声源轴线上、远场任意点和声束横截面上的声场,利用Matlab对均匀介质中的超声波声场进行模拟并将模拟结果可视化,总结了超声波声场的传播特性和分布规律,可以有效地降低检测成本。因此,将可视化技术应用于无损检测和超声波声场的模拟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注:本文通讯作者为陈文娟。 参考文献 [1] 蒙海英.基于Matlab的超声波声场模拟及可视化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 [2] SISTER V G, KIRSHANKOVA E V. Ultrasonic techniques in removing surfactants from effluents by electrocoagulation [J]. Chemical and Petroleum Engineering, 2005, 41(9?10): 553?556. [3] 马旭辉,马宏伟.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机械制造,2002,40(7):24?26. [4] LICZNERSKI T J, JARO?SKI J, KOSZ D. Ultrasonic system for accurate distance measurement in the air [J]. Ultrasonics, 2011, 51(8): 960?965. [5] 吴飞斌,张晋平,陈文娟.太阳能超声波导盲器的研制[J].现代电子技术,2011,34(17):137?140. [6] HASHINO S, YAMADA S, K. An ultrasonic blind guidance system for street crossings [J].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2010, 6180: 235?238. [7] 张伟志,钢铁,王军.超声检测计算机模拟和仿真的研究及应用现状[J].电子应用声学,2003(3):39?45. [8] 方海滨,周晓军.计算机辅助无损检测工艺设计系统开发研究[J].无损探伤,1999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