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愚公精神弘扬优民族文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愚公精神弘扬优民族文化

以愚公精神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中国翰园碑林创建人 李公涛 新闻界称我是“翰园之父”、当代的“文化愚公”,我实在不敢当。不过,有人问我:“老李呀,你放着清福不享,学啥愚公咧?”唉,叫我咋说呀。我这个人,一生坎坷,1957年整风反右时,我被错划为“右派”,打回老家监督劳动改造。1979年,我度过了21个严冬,迎来了祖国的春天,“右派”得到了平反改正,恢复了党籍和工作,被安排在开封地区供销社饮食服务公司工作。想当年,含奇冤满头青丝;看如今,得新生两鬓染霜。恢复工作后,我一心扑到事业上,工作上去了,但身体却跨了下来,因劳累过度,肝炎日益加重,被迫于1983年提前退休。我退休后,在家天天习书作画,种花弄草,修身养病,也常邀请书画名人来家欢聚,交流书艺。但我内心念念不忘地思考着:我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有生之年已经不多,我还能为祖国再做些什么呢? 1984年,《开封日报》开展了“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发展旅游事业”大讨论,我受到了启发。我在想:我们的先人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古代文化——铁塔、龙亭、相国寺,我们当今的开封人应该为我们后辈儿留些什么呢?于是,我萌发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广收天下墨宝,镌刻于石,倾注全家积蓄,在古城开封创建一座碑林,以展现中华民族文化之精华,抒发炎黄子孙之浩气。 民办碑林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建碑林一切从零开始,资金少,人才缺乏,举步维艰啊! 建碑林不仅使碑刻艺术得以延续,使当代书法家的墨迹得以流传,而且是为后人提供临摹和研究的资料,是关系千秋万代的事,不仅要对今天负责,而且也要对后人负责。我想不干则已,既干了,就要在碑刻的石料、技艺、作品和建园上显示出时代的特点,保证碑林质量。 为选石料,我先后到河南、河北、山东等省的七个碑石产地,对碑石质量、特点进行考察,经过反复比较后,决定选用曾用于皇陵碑刻的偃师、巩县的石料。 为保证碑刻质量,我四处查访技术过硬的刻碑师傅,并出资让他们到西安碑林、新安县千唐志斋参观学习。经反复切磋刻碑技艺后,才正式落凿。刻碑不包工,强调刻碑质量。 为了征集当代书法家的佳作,我先向熟悉的书画家征稿,同时请他们相互推荐,逐步扩大征集范围。这样虽然征集了一些作品,但仍满足不了刻碑的需要,我又印发了征集作品邀请书。我还到北京向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汇报工作,取得了他们的支持,破例为翰园碑林在全国征集作品,从而保证了作品的来源。 经过半年的紧张筹备,1985年8月25日,在我家举行了刻碑动工典礼。开封市各界领导和专家学者150多人前来祝贺。我在会上表示:“迎难而上,百折不回,生命不息,刻碑不止,直至碑林建成┄┄” 办碑林起步难,让人理解更难。碑林建设在前进的道路上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我在建设碑林的事业中,饱尝了辛酸苦辣。随着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社会上有些人以商品交换的价值观来看待人生价值观,不相信我率领全家创办碑林的无私精神,甚至遭到了许多挖苦、讽刺、污蔑、刁难和打击,说李公涛为了出名,沽名钓誉;李公涛这一下可发大财了,捞取了一大批著名书画家的墨宝,真可谓名利双收;李公涛无私不可能,谁和钱有仇?碑林建成后,李公涛不交给国家怎么办?等等。 我建碑林原来并没有想到什么荣誉和“财产”,只有为弘扬民族文化做点贡献而已!累可受,苦能忍,家产可抛,病躯不足惜,冷言冷语却使我毛骨悚然,不寒而栗。为了向社会表明心迹,以昭示世人,并教育家人,我于1986年冬立下了《家训碑》“……以愚公精神世世代代刻碑不止,我倒下由我弟弟子孙接着干。只许投入,不许索取,迎难而上,百折不回,直至碑林建成,无偿交给国家为止。碑林有了收入,李家子子孙孙不能从碑林牟取一分钱利益。”为了解除一些人的疑虑,我向政府作了法律公证:“碑林建成后,全部交给国家和人民。” 我常想,一个人为社会办点好事为什么这么难呢?面对一些人的非议,我毫不动摇,我的回答是院内的一方石刻:“心底无私天地宽。”并愤笔写下了自己的座右铭:“迎难而上,百折不回,愈挫愈奋,死而后已。” 我有一个好家庭,他们都支持我的事业,没有他们的支持,困难就更多。多年来,我和我的家人,都是按照《家训》来做的。为了建设碑林,我全家过着清贫的生活,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我常教育家人说:“学习要向前看,生活要向后看。”并约法三章:“碑林建成之前,全家不买高档家具,不添高档衣服,不在银行存一分钱。”多年来,我兄弟和儿子办经济实体的收入,全部投入碑林建设。 我知道,身教胜于言传,我带头过艰苦生活,在家经常吃玉米糊糊,馒头就咸菜。出差坐硬座,人多时站的两腿浮肿。去北京带着干粮、米面和煤油炉,一双卫生筷用过洗净,下次再用。大白菜下来,曾捡白菜叶吃。赴香港,带着方面便,出外办事,舍不得在外面吃,忍着饿回到办事处啃方便面。办事处成立时,办公桌、文件柜、沙发、椅子等,都

文档评论(0)

ipufl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