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程重要事项2011_117405130.pptVIP

中国近代史纲要程重要事项2011_117405130.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重要事项(2011) 任课教师联系方式 教材与参考书目 考核评估方式 作业参考题与作业指导 任课教师:翁贺凯 联系方式: Office Hour: 上课周 周三 12:00-13:00 办公室地址:善斋208 室 【同办公室:舒文老师】 电子邮箱:wenghekai@163.com 移动电话 :校内网(人人网) 清华个人网页: /docinfo/board/boarddetail.jsp?columnId=00303parentColumnId=003itemSeq=7042 教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更新的版本也可以】 参考书目 王宪明、蔡乐苏主编, 《中国近现代史述要》,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郭廷以著,《近代中国史纲》(上下册),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3;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美】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美】费正清 (John King Fairbank):《伟大的中国革命》,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 以下几本书版本较多,故不列出版信息: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剑桥中国晚清史》(两卷) 《剑桥中华民国史》(两卷)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两卷) 考核方式说明 期末考试 50% 教材内容/老师课堂讲授/学生个人见解 平时成绩 50% 两次随堂小测 一篇作业 题型1、文字问答题 题型2、影像观后感题 题型3、图书读后感题 课堂纪律:不旷课、有事不能来必须请假; 不迟到、不影响其他同学听课。 作业基本要求: 从老师公布的题目(三类题型)中任选1题,作不少于3000字的文字报告。 报告文体不限,但须列出参考资料来源。如以论述行文,则应有注释(脚注/尾注均可)。 若自选题目,须预先征得老师的同意。 交纸版(打印或手写均可)。 切勿抄袭。 题型1:文字问答题(共53题) 评述耆英外交之功与过。 洪秀全、曾国藩文化观比较。 赫德在华史迹评述。 评述郭嵩焘卸任驻英公使回国后的境遇。 曾纪泽与晚清外交。 盛宣怀与洋务运动。 伊藤博文与百日维新。 述评1900年的“东南互保”事件。 杨度在清末立宪运动中的作用。 以上海为中心,论述中国近代新闻业的兴起(下限至民国初年)。 黄兴晚年与孙中山的分歧和争论。 任选两位(或以上)五四运动时期的清华学生领袖,比较他们的人生轨迹。 《新潮》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以《建设》杂志为中心,评述胡汉民、戴季陶的对于唯物史观的介绍。 评述五四时期陈独秀与梁启超、张东荪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争论。 试考察“反革命罪”的起源。 张君劢为什么要发表清华“人生观”演讲?他真的是“玄学鬼”吗? 以《新月》杂志为中心,述评1920年代末1930年代初争取人权的思想和运动。 试述瞿秋白在其生命最后岁月的的心路历程。 陈独秀是如何成为所谓“托派”分子的?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几年间,马克思主义和唯物史观在知识界和青年学生中非常流行,请试着解析这一现象。 陶希圣在1927-1934年之间的主要思想和活动。 评述南京政府在抗战前十年间的行政机构改革。 《益世报》与抗日宣传。 以《独立评论》为中心,评述1930年代的“民主与独裁”论战。 评述1930年代国民政府发动的“新生活运动”。 梁漱溟 与乡村建设运动。 邹韬奋与生活书店。 陈伯达与“新启蒙”运动。 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在1930年代的发展。 试论清华政治学系在抗战之前的发展。 考察清华历史系在民国时期课程设置的演变。 所谓“八一宣言”究竟是如何出台的?它对其时的国内政局有何影响? 西路军覆没,究竟谁之过? 王明是如何一步一步淡出了中共的领导核心? “平型关大捷”的宣传与事实。 试论抗战期间的两次宪政运动。 中共是如何组织对《中国之命运》的批判的? 郁达夫之死。 马歇尔使华(1945.12-1947.1)的主要活动与影响。 国民党为何不顾共产党与中间党派的反对,执意在1946年11月召开国民大会制定新宪?这么做有何后果与影响? 原本走中间路线的知识分子(民主人士),为何在解放战争中大多倒向了共产党一边? 储安平与《观察》杂志。 评述梁漱溟与毛泽东1953秋的争论。 苏联在共和国初期工业化建设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罗隆基是如何由共和国部长变成“右派”的? “二张”(张君劢/张东荪)晚年的不同境遇。 “梁效”写作组与批林批孔运动。 1950-1960年代台湾的农村重建运动。 19

文档评论(0)

pao0969363mou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