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辛亥革命后启超的政治思想.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辛亥革命后启超的政治思想

浅析辛亥革命前后梁启超的民主共和思想 张弘毅 20110401087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从1895年“公车上书”开始,梁启超一直是中国政治、文化领域的风云人物。从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立宪运动、辛亥革命、护国运动乃至五四运动,梁启超都是中国政治界一位明星级人物,他所主笔的《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等报刊广为流传,对开启民智,传播新思想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在文化领域上,作为“新史学”思潮的发起者,梁启超在中国的学术史、思想史和史学理论方面都取得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成就,他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等在史学理论方面的著作,在史学研究领域已成为必读的经典。梁启超的一生是多方面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张朋园评价梁启超是个“新闻记者,是个教育家,是个思想家,是个文学家,是个史学家,是个艺术鉴赏家” 张朋园:《梁启超与清季革命?绪论》,上海三联书店2013年版。。 张朋园:《梁启超与清季革命?绪论》,上海三联书店2013年版。 “许多的学者们,其影响都是很短促的,廖平过去了,康有为过去了,章太炎过去了,然而梁任公先生的影响,我们则相信他尚未至十分的过去——虽然已经绵延了三十余年。许多的学者们,文艺家们,其影响与势力往往是狭窄的,限于一部分的人,一方面的社会,或某一个地方的,然而梁任公先生的影响与势力,却是普遍的,无远不届的,无地不深入的,无人不受到的——虽然有人未免要讳言之。” 郑振铎:《梁任公先生》,出自《郑振铎全集》第五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 而梁启超在辛亥革命前后,其作为政治先锋,其思想经历了几次转变。他最初主张君主立宪,向政府建言献策改革,“公车上书”即为其代表,同时运用自己的笔杆,向国民疾书兴民权,兴教育,兴议院的政治主张;戊戌政变失败后,他逃亡至日本,在阅读了大量西学著作后,他求变之心变得更为急切,开始主张革命,主张进去冒险破坏之说,“破坏亦破坏,不破坏亦破坏” 《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1989年版,专集第一册专集之四,《新民说?论进步(一名论中国羣治不进之原因)》,第六〇页。本文的《饮冰室合集》部分引文的标点,则参考梁启超著,吴松、卢云昆、王文光、段炳昌点校《饮冰室文集点校》,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主张建立民主共和的政体;然而在庚子自立军起义失败之后,梁启超突然主张渐进主义,在现状中求得改进,反对民主共和制,他称“共和共和,吾不忍再污玷汝之美名,使后之论政体者,复添一左证焉以诅咒汝,吾与汝长别矣!” 《饮冰室合集》文集第二册文集之十三,《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论民主政治之本相及其价值》,第八六页。,此后他从事立宪运动,他在1907年组建了“政闻社”,并发起国会期成会请愿速开国会运动, 《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1989年版,专集第一册专集之四,《新民说?论进步(一名论中国羣治不进之原因)》,第六〇页。本文的《饮冰室合集》部分引文的标点,则参考梁启超著,吴松、卢云昆、王文光、段炳昌点校《饮冰室文集点校》,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饮冰室合集》文集第二册文集之十三,《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论民主政治之本相及其价值》,第八六页。 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67-68页。 而在辛亥革命发生之后,梁启超的政治思想经历了一个小波折,他起初依然不赞成民主共和,然而随着局势的逐渐明朗化,他也不得不思考“虚君共和”的未来,于是他再次转身,撰文表示支持和拥护民主共和。本文所述的就是在辛亥革命之后的较短一段时间内,梁启超对民主共和的思考,看法以及建设民主共和国的思想方针,并试图探究他的“华丽转身”背后的原因。 一、从“虚君共和”到拥护民主共和 辛亥革命发生后,梁启超则依然主张“虚君共和制”,他曾与康有为密谋,试图从日本归奉天之后,借吴禄贞、张绍曾、蓝天蔚等人的部队控制北京外围地区,阻止袁世凯入京,并在北京发动政变,与奕劻、载泽等合力拥戴戴涛为总理,并迫使清政府召开国会,实现他的“虚君共和”理想,但因为情况有变,吴禄贞已经被刺身死,传言蓝天蔚也将对他不利,于是梁启超被迫折返日本 参见丁文江,赵丰田编:《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287—292页;张朋园:《梁启超与民国政治》,上海三联书店2013年版,第8—9页;《梁启超与清季革命》,135—136页。,期间还发表了《新中国建设问题》,极言“虚君共和”未成之遗憾。此后形势逐渐明朗,袁世凯多次致电梁启超,召其回国“商定大计,同扶宗邦”, 参见《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第293页。,清帝逊位后,梁启超也渐有联合袁世凯的趋势,多次与袁世凯书信来往。辛亥革命的成功,使得梁启超不再坚持他一直以来的

文档评论(0)

woai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