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性传播疾病剖析.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性传播疾病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第一节 概述 性传播疾病(STD)是一组由性接触行为或类似性行为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可引起泌尿生殖器官及附属淋巴系统病变的疾病,还包括生殖器以外皮肤对皮肤,皮肤对粘膜,粘膜对粘膜的直接接触传染,可涉及到全身主要器官的病变,使口、咽部、肛门、直肠等部位感染受累,是严重危害人群身心健康的传染性疾病。 一、性传播疾病的危害 全球每年有数百万20-24岁生育力旺盛的青少年感染STD WHO近年报告,每年约有4亿新病例 STD主要病种为淋病、梅毒、艾滋病毒(HIV)感染、生殖器疱疹、软下疳及衣原体感染。 联合国把艾滋病列为“安全危机” 艾滋病给有关国家带来的严重危害主要表现在: 劳动力急剧减少,人才严重损失 人口比例严重失衡,人均寿命降低 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 防治艾滋病的花费将加重有关国家的财政负担 二、种类及病原学 经典性病 梅毒、淋病、软下疳、性病淋巴肉牙肿 STD还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艾滋病 病毒性肝炎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1991年我国公布的《性病防治管理办法》中规定: 艾滋病 淋病 梅毒 软下疳 三、流行概况 1.流行趋势 WHO估计,全世界每年有5000万梅毒新病例及2.5亿淋病病例; 建国前,我国性病流行猖獗,1994年后,估计全国性病病人约有1000万例左右; 建国后,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性病发病率迅速下降,1964年正式宣布基本上消灭了性病 1977年再次报告新发性病病例; 2001年全国累计报告8种性病795612例,较2000年下降了7.38%,是我国开展性病报告工作以来出现的首次下降。 2.地区分布特点 在世界不同地区STD发病率及病种差别较大,发展中国家STD德流行率较高; 城市化较快的地区STD发病较多; 近年来我国的发病从沿海地区渐向内地、从南方向北方、从城市向农村和牧区扩展。 3.人群分布特征 (1)年龄 我国STD的多数病例集中于20-39岁年龄组中 (2)性别 大多数STD的发病率均是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1 近年来女性病例数逐年升高,二者比例逐渐缩小 (3)职业 STD发病在我国以工人为最多,约占1/3 第二节 性传播疾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一、传染源 性病病人及其病原携带者是STD的主要传染源 作为STD传染源的高危人群包括: 二、传播途径 (一)性接触传播 性行为的直接接触是STD的主要传播途径 (二)非性行为的直接接触传播 (三)血源感染 经静脉输注感染的血液、血液成分或血液制品及静脉注射毒品等途径是传播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或梅毒的主要途径 (四)母婴传播 梅毒、淋病、艾滋病病毒、乙型肝 炎、衣原体感染等许多STD病原体可经 胎盘、产道等途径由母亲传给胎儿或 新生儿 (五)医源性传播 (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STD普遍易感,几乎没有年龄、性别的差异 人群对STD既无先天性免疫力也无稳固的后天获得性免疫力 第三节 流行因素 生物学因素 社会因素 行为、心理学因素 第四节 艾滋病及其流行特征 一、艾滋病概念及其病原学 1.艾滋病概念 艾滋病亦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亦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以T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为主的一种混合免疫缺陷病。 艾滋病是一个人感染了HIV后的最后阶段。 1981年在美国男性同性恋者中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 2.病原学 HIV为单链RNA病毒 现已发现有HIV-1和HIV-2二型病毒 3.窗口期及潜伏期 二、艾滋病流行动态及特征 (一)艾滋病流行动态 1.国外艾滋病流行状况 自1981年在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人以来,目前艾滋病已广泛分布于全球5大洲210多个国家 至2002年全世界约7000万人感染HIV,死亡2000万人 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是世界上遭受艾滋病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 2.国内艾滋病流行状况 1985年我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到2002年底全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40560例,其中AIDS患者2639例,死亡1047例 估计我国实际感染人数超出100万以上 我国艾滋病的流行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85年-1988年)散发期 为外国人或海外华人传入病例及应用进口血制品而被感染者 主要分布于沿海大城市 第二个阶段(1989年-1994年)局部流行期 感染见于云南西南边境吸毒人群中 第三个阶段(1995年至今)广泛流行期 吸毒人群感染率上升 中部某些省份供血员中有HIV感染 东南沿海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 目前我国艾滋病流行特点: 感染者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人口流动频繁是家具艾滋病流行的重要因素 艾滋病病毒经静脉

文档评论(0)

11922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