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酶的分离与纯化 酶的分离纯化策略 酶液的制备与初分离 酶的分离纯化方法 酶纯度的检验 酶的提取和分离纯化是指把酶从组织中、细胞内或细胞外液中提取出来并使之达到与使用目的相适应的纯度。 酶的分离提纯包括三个基本环节: 一是抽提,即把酶从材料转入溶剂中制成酶溶液; 二是纯化,即把杂质从酶溶液中除掉或从酶溶液中把酶分离出来; 三是制剂,即将酶制成各种剂型。 空间结构的稳定性 有活性的酶的空间稳定性有限,不同的酶可能有不同的稳定性 保持稳定性的环境因素 离子强度适当 最适pH 低温 加入稳定性:甘油、糖类、聚乙二醇等 第一节 酶的分离纯化策略 一、酶分离纯化基本原则 防止变性失活 低温进行 防止局部的过酸过碱 避免剧烈搅拌和泡沫形成 重金属离子能引起酶失活,有机溶剂会使酶失活,微生物污染以及蛋白酶的存在会使酶分解破坏, 其他因素:水质、辅因子等 二、酶的分离纯化策略 1、目的明确 用途: 医疗用途、活体研究等 极高纯度>99% X射线结晶、物理化学性质研究等 高纯度95-99% N端测序、生产抗原等 一般纯度<95% 2、建立一个可靠、快速的分析方法 目标酶蛋白,蛋白质纯度的检测,总蛋白量的检测,对必须清除的杂质的分析 纯化方法的选择--解决纯化倍数和回收率的矛盾 建立以下分析通道: 快速、可靠的分析目标酶蛋白的方法(酶活力测定方法) 蛋白质纯度检测方法 总蛋白的检测方法 对必须清除的杂质分析方法 此外,还需尽量做到 纯化过程中不宜重复相同的步骤和条件 减少添加剂的使用 尽早去除有破坏型的杂质 尽早采用高效分离方法,将最昂贵、最费时的分离方法防在最后阶段。 3、纯化方法的选择 评定好坏的标准: 比活力提高倍数 总活力的回收率 重现性 表4-3 常用的提纯方法 比活力提高倍数是纯化后样品的酶比活力与纯化前比活力的比值,较大的倍数表示比活力明显提高,说明操作的有效性。 总活力的回收率是指纯化后样品的总活力占前样品总酶活的百分比。这一比值越高说明该操作步骤对酶活的保存率越高。 较好的重现性是所有方法可行性的必要条件。 酶的分离纯化一般程序可以分为 预处理:包括材料的选择、发酵液的预处理和细胞的破碎等。 粗分级分离:等电点沉淀、盐析、有机溶剂沉淀、萃取和离心分离。 细分级分离:通常用色谱分离 成品制作:透析、超滤、结晶和冷冻干燥等。 第二节 酶液的制备和初分离 一、材料的预处理 动物材料: 除去与实验无关甚至有妨碍的结缔组 织,脂肪组织和血污等。 植物种子需要除壳 微生物材料需将菌体和发酵液成分分开 细胞壁的主要组分: 细菌:肽聚糖、N-乙酰葡糖胺、 N-乙酰胞壁酸 真菌和酵母:葡聚糖、甘露聚糖 藻类:纤丝状糖类 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易破碎。 细胞破碎的方法 机械法 物理法:渗透压突变、超声波、冻融、冷冻干燥再抽提 化学法:有机溶剂处理、表面活性剂处理 生物法(酶法):糖苷酶、溶菌酶葡聚糖酶、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等 表4-4 常见的破碎细胞方法 胞内酶?细胞破碎取酶 (1)机械破碎法 液体剪切:搅拌、匀浆 固体剪切:研磨、珠磨、捣碎 (2)化学渗透:将细胞壁溶解作用和渗透压作用相结合,使细胞膜破裂而释放出胞内物质。 有机溶剂处理:溶解膜脂、干燥、抽提。 表面活性剂处理:改变膜的通透性,使之溶解,再抽提蛋白。SDS、Triton (3)酶溶解:利用溶解细胞壁的酶处理菌体,使细胞壁受到部分或完全破坏后,再利用渗透压冲击而破坏细胞膜。 (4)冻结-溶冻法 将细胞急剧冻结后在室温缓慢融化,反复操作多次达到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的作用,适用于较脆弱的菌体。 三、抽提 酶的提取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用适当的溶剂或溶液处理含酶原料,使酶充分溶解到溶剂或溶液中的过程,也称为酶的抽提。 酶提取时首先应根据酶的结构和溶解性质,选择适当的溶剂。一般说来,极性物质易溶于极性溶剂中,非极性物质易溶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中,酸性物质易溶于碱性溶剂中,碱性物质易溶于酸性溶剂中。 酶都能溶解于水,通常可用水或稀酸、稀碱、稀盐溶液等进行提取,有些酶与脂质结合或含有较多的非极性基团,则可用有机溶剂提取。 抽提缓冲液可能组成成分 pH调节剂 离子强度调节剂:盐类 构象稳定性:甘油 抗氧剂:DTT、巯基乙醇等 重金属络合剂:EDTA、柠檬酸 蛋白酶抑制剂:PMSF、DFP等 增溶剂:Triton X-100等 影响酶提取的主要因素 (1)pH (2)温度 (3)抽提液的用量 离心 离心转数:每分钟转数(rpm) 离心分离强度:g值 换算:g=(rpm×2π/60)2/9.8 r:粒子距离轴中心的距离 低速:≦4000rpm 高速:4000-20000 rpm 超速: >20000 rpm 实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