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洲(语文版高二选修)剖析.ppt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洲(语文版高二选修)剖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释】 [1]接:目接,看见,指视线所及。大荒:广阔而荒凉的原野,指荒僻的边远地地方。海天:海天相接,一望无际。海天愁思,比喻愁思像海一样深,天一样广。茫茫:漫无边际。 [2]惊风,狂风;密雨,大雨:暗比摧残自己的邪恶势力。飐(zhǎn):吹动。芙蓉:荷花。芙蓉水,即长满荷花的水面。薜荔(bì lì):又名木莲,一种缘墙树牵藤的蔓生香草。 [3]重(chóng)遮:重重叠叠地遮蔽。江流:指广西柳州的柳江,蜿蜒曲折地绕城而流。九回肠:明喻柳江曲折,暗喻愁思的缠结。 [4]百越:亦称百粤,泛指古代岭南一带少数民族。文身:在身上刺花纹。古代越族人民有断发文身的习俗。 [5]犹自:仍然。滞:不流畅,阻隔。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是音书滞一乡。 鉴赏题 1.“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接”的只是“城上高楼”与“大荒”吗? 2.“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除了急风骤雨的景象,你还看到了、想到了什么? 3.这首诗中,诗人是如何以哀景写哀情的? 1.“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接”的只是“城上高楼”与“大荒”吗? 答: 楼不仅“接”大荒,展现在眼前的是辽阔而荒凉的空间。更是望到极处,海天相连,触景生情,引发茫茫“愁思”。感物起兴,自己的茫茫“愁思”,也充溢于辽阔无边的空间。 2.“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除了急风骤雨的景象,你还看到了、想到了什么? 答: 3.这首诗中,诗人是如何以哀景写哀情的? 答: 诗人将自己被贬谪的哀情寓于哀景铺叙之中。“高楼大荒”、“海天茫茫”、“惊风乱飐”、“密雨斜侵”、“岭树重遮”、“江流曲回”、“百越文身地”,对唐代的贬谪诗人来说,都是哀苦无比的景色。诗人正是通过这些景色的铺叙,景中见情地把自己的无限哀情表达了出来。 * * 登 柳 州 城 楼 寄 漳 、 汀 、 封 、 连 四 州 柳宗元 作者简介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西文学村柳家巷),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载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他推崇先秦两汉文章,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 背景简介 永贞元年正月,唐顺宗李诵即位,即位后重用王叔文、王伾(pī)等人进行政治改革。他们和刘禹锡、柳宗元等人一起,形成了以“二王刘柳”为核心的革新派势力集团。他们维护统一,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但革新遭到了掌握实权的宦官们的抵制,宪宗即位后,革新派纷纷被贬斥,王叔文被贬为渝州司马,第二年被赐死。王伾贬为开州(四川开县)司马,不久病死。其余柳宗元、刘禹锡等人都被贬为边远州的司马。 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 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着墙上爬满的薜荔。 山上的树重重叠叠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流曲折就像九转回肠。 (我们)一起来到百越这个纹身的地方,虽然处于一地却音书阻滞难通。 首联写登楼纵目,映入眼帘的是莽莽大荒,海天辽阔,引起心头的茫茫“愁思”。这里点明了题意。 “接大荒”之“接”字,是说城上高楼与大荒相接,楼上人眼中所见。于是感物起兴,“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即由此喷涌而出,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辽阔而荒凉的空间,望到极处,海天相连。而自己的茫茫“愁思”,也就充溢于辽阔无边的空间。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次联写近景,写得细致。登城楼而望近处,从所见者中特意拈出芙蓉与薜荔,它们在暴风雨中的情状使诗人心灵颤悸。感伤“芙蓉”、“薛荔”正被风雨摧残。“芙蓉”、“薛荔”,象征品格的芳洁,与上联“愁思”映衬。芙蓉出水,何碍于风,而惊风仍要乱飐;薜荔覆墙,雨本难侵,而密雨偏要斜侵。这不能不使诗人产生联想,愁思弥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第三联写远景。写远望友人贬所,重树障目,江流纾曲,更加深了“愁思”。自己目前是处于这样的情境之中,好友们的处境又是如何呢?于是心驰远方,目光也随之移向漳、汀、封、连四州。这两句,同写遥望,却一仰一俯,视野各异。仰观则重岭密林、遮断千里之目;俯察则江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肠。景中寓情,愁思无限。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尾联从前联生发而来,除表现关怀好友处境望而不见的惆怅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的

文档评论(0)

tt4356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