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T与核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诊断意义分析.doc
CT与核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诊断意义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比较CT与核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我院自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5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经CT及核磁共振诊断,并经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进行确诊,观察两种诊断方法检出率及确诊率。结果:两种诊断方式显示基底节区、脑干、丘脑是常见发病位置,核磁共振检出病灶48个,检出率为96%,CT检出率为36个,检出率为72%,两种诊断方法检出率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与核磁共振均能诊断腔隙性脑梗死,核磁共振检出率明显高于CT,清晰显示病变特点,可作为腔隙性脑梗死诊断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CT;核磁共振;腔隙性脑梗死;诊断意义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9-026-01
腔隙性脑梗死是由小动脉硬化、持续性高血压等引起的常见脑血管疾病,临床诊断难度较大,严重影响患者治疗及预后,近年来随着影像学诊断手段的不断发展,腔隙性脑梗死发现率呈现出上升趋势[1],CT及核磁共振是临床常用的影像诊断方式,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为对两种CT与核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诊断意义进行观察,笔者对我院收治的5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组织学病理确诊并分别采用CT及核磁共振诊断,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5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52-83岁,平均年龄(70.62±3.17)岁,病程1天-18年,平均病程(6.35±3.24)年。合并症:高血压32例,糖尿病26例,冠心病22例,高脂血症16例,患者均在发病3-72小时内进行核磁共振及CT诊断,同时对患者空腹血糖、心电图、总胆固醇、颈动脉超声、血肌酐、甘油三酯等,患者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第三次会议分类草案》中关于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
1.2临床症状及体征
慢性发病32例,急性发病18例,其中安静状态下发病39例,活动后发病11例,发病过程中主诉头晕36例, 语言障碍主诉为22例,感觉障碍19例,不同程度肢体运动障碍14例,患者均无明显临床症状。
1.3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MRI及GE64排128层CT检查。磁共振扫描选择头线圈,对颅脑进行常规核磁共振,扫描序列为AX、T1WI,T2FLAIR,T2WI,SAGT1WI,DWI,扫描层厚度为5.0mm,间隔为1.5mm。CT检查:患者取仰卧位,头部先进,眦耳线与扫描线平行,扫描范围为颅顶至枕骨大孔,扫描层厚为1.0mm,扫描螺距为1.375:1。将CT所得结果与核磁共振比较,并在磁共振常规序列上观察病灶特点,通过ADC图对DWI序列中病灶弥散受限情况进行观察。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经核磁共振共检出48个病灶,检出率为96%,经CT检出36个病灶,检出率为72%,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核磁共振结果显示9个脑干病灶、10个基底节区病灶、8个丘脑病灶、6个顶叶病灶、5个额叶病灶、4个颞叶病灶、3个小脑病灶、3个枕叶病灶;CT诊断6个脑干病灶、10个基底节区病灶、7个丘脑病灶、5个顶叶病灶、3个额叶病灶、4个颞叶病灶、1个小脑病灶,两种检测结果中,脑干病灶、基底节区病灶及丘脑病灶检出数量明显多于其他部位病灶数量,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腔隙直径较小,多为2-15mm,临床诊断难度较大,多通过病理检查才可对腔隙性脑梗死病变的明确诊断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后患者脑组织出现坏死、缺血及液化,导致多个不同大小的脑软化灶形成,从而形成多个不规则腔隙[2],由于梗死血管的不同,患者表现的神经系统症状亦出现明显不同,主要表现为失眠、头痛、健忘、头晕、动作失调、肢体麻木等,严重者可出现痴呆、失语、痴呆等,严重威胁老年患者身体健康,因此尽早明确诊断,找出病因并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传统诊断中主要采用脑电图、神经系统检查、脑脊液检查及脑电图检查,然而临床确诊难度较大[3]。近年来CT及核磁共振等神经影像学在本病检查中广泛使用,效果显著。腔隙性脑梗死多是由脑组织缺氧缺血引起,脑细胞代谢功能出现紊乱,从而导致脑细胞内出现水肿改变[4],CT图像中,腔隙性脑梗死图像呈现出相对低密度,然而CT检查不能对患者出现的异常改变进行反应,同时CT检查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0~3岁宝宝动作发展简易使用手册.doc
- 100G and Beyond: Trends in Ultrahigh―Speed Communications (Part II).doc
- 100例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临床观察.doc
- 102例肝癌患者由综合护理改善生存质量研究.doc
- 10kV带负荷配电线路更换隔离开关时的作业方法及安全措施研究.doc
- 10kV线路单相接地故障隔离方法探讨.doc
- 1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探讨.doc
- 10万年后的人类长怎样.doc
- 12年全家矢志抗癌:只为看到女儿成最美新嫁娘.doc
- 158例多胎妊娠经阴道减胎术的护理措施探讨.doc
- Current Satisfaction With Government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of the Wulingshan Region in China.doc
- Data Center Network Architecture.doc
- Data Security and Privacy in Cloud Storage.doc
- Demand of Fertilizer in 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 (LDCs).doc
- Determination of Non-Darcy Porous Flow Boundary Value in Formation Type III.doc
-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Finality of Awards System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doc
- Development of a Model Wind and Solar Power Installation Comprising 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s.doc
- Development of and Strategies for Stock Index Futures in China.doc
- Development Strate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Reservoir with Big Gas Cap and Narrow Oil Rim in Bohai Bay.doc
- Dickens’Complex About the Poor Children.doc
最近下载
- 本田裂行维修手册全一本_本田SDH125T-31摩托车维修手册.pdf VIP
- 新22G04 钢筋混凝土过梁.docx VIP
- 【培训PPT】水肥一体化技术及应用.pptx
- 附录一、卫生部颁《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草案).pdf VIP
- (完整版)仁爱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doc VIP
- 2025年部编人教版(统编版新教材)八年级初二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
- 植物基因技术(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工程所有课件).ppt VIP
- 电子商务基础(第2版)全套PPT课件.pptx
- 《感染性休克》ppt课件.pptx VIP
- 2019版南方区域AGC发电单元调频指标计算规范.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