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新药制剂资料申报中文献综述和中医理论论证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王亚丽 3号资料:处方来源,选题目的、选题依据及 有关文献资料综述。 20号资料:处方组成及功能主治。用中医药理 论阐述适应症的病因、病机、治法与方解。 如何撰写中药新药制剂 的相关文献综述和处方方解 3号资料:处方来源,选题目的、选题依据及有关文献资料综述。 1、注意做好与研制药品相关的文献研究工作;做好市场的调研工作,以确保研究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37]王浴生主编:中药药理与应用 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3;67 [42]焦东海,等:中西医结合杂志1982;920:85 [49]吕志杰主编:大黄实用研究 中医古籍出版社:190 [59]白义杰,等:中华皮肤科杂志 1985;6 3 :306 [77]管国文: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2; 11 :33 [94]刘照伟,等:中医杂志 1980; 4 :22 [103]阴健,等:中药代研究与临床应用, 第一版,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33 [112]陈松鹤,等: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1987;14 4 :306 [113]骆等江,等:实用眼科学杂志 1992;10 1 :56 [123]郝朝庆,等:中成药研究 1986; 8 :31 2、明确处方来源,做好处方的查重(新)工作。避免重方影响申报工作。 1)处方来源于《伤寒论》的葛根汤 改剂型为口服液品种。 2)处方系名老藏医××·×××× 经验方,为医院制剂使用多年。 3)处方系科研方,已列入国 家九五攻关课题。 4)处方依据中医药理论并结合广西 民间用药经验研制而成,曾按民族 药生产(桂卫药准字[××××] 第×××××号)。 5)止嗽×××是1999年申请临床研究的4 类中药新药;亦是止嗽片(《卫生部药品 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10册、WS3-B-1896- 95)的改剂型品种。 注意:如有临床背景资料和有 关的标准应予附上,以便审核 时参考。 3、做好流行病学的调研工作。根据处方组成、药效、毒理学结论,确立好所治病证范围。 1)提供所治疾病的流行病学资料,注意疾的发生率,发生特点等等。 2)明确是治疗西医的病,例如,治疗支气管哮喘。 3)还是治疗西医的病中所涉及中医的证,如,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表寒里热证。 4)或者治疗中医的证。例如,肾阴虚证,六味地黄丸的改剂型品种。 5)明确本品的作用定位,是增效减毒作用或者为辅助用药。例如,与西药(抗痨药)联合使用具有增效减毒作用的药物;作为与抗肿瘤药物使用时的辅助治疗的药物。 举例说明 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ation, ROU)以下特点: 1、原因不明,反复发作但又有自限性的口 腔粘膜溃疡。 2、患病率居口腔粘膜病的首位。Sircus(1975)调查1587人中患病率为20%。Axéll 1976 调查30118人中患病率为17.7%。北医大口腔医院(1981)调查9463人中患病率为18.3%。 3、性别女性患病稍高于男性,亦有报 道男女患病率约相等者。 4、患病可为任何年龄,但以轻壮年多 见,儿童及老人较少。 5、夏季发病相对稍少于其他季节。 6、复发性轻型口腔溃疡最常见者,在复发 性口腔溃疡人中约占80%以上。 7、发病状况约维持4—5天即开始转向愈合 期。从发病最初到溃疡愈合,如果没有继发 感染或局部创伤,共约6、7天至10天左右。 8、溃疡愈合后往往在一定的间歇期后又复 发。间歇期长短不定,可自数天至数月或 更长的时间。病情严重时,几乎没有间歇 期。 9、临床特点口腔粘膜溃疡疼痛,一般并 无明显的全身症状和身体其他部位的病证 。 中医特点 口疮是以口腔内的唇、舌、颊及上颚 等出处粘膜发生单个或多个淡黄色或 灰白色如豆大溃烂点,局部疼痛或刺 激时疼痛为特征的口腔疾病。口疮之 名,首见于《内经》。 心脾积热者为: 心开窍于舌,脾开窍 于口。操心劳神过度,情志之火内发 ,心火妄动;过食辛辣厚味,损伤脾 胃,脾胃积热,复感受风热邪毒,内 外热邪相搏,蕴积心脾。心脾蕴热, 不得宣泄,循经上炎于口,热伏粘膜 ,遂成口疮。 儿科口疮特点: 口疮是婴儿时期常见的口腔疾患,以 口颊、舌边、上颚、齿龈等处发生溃 疡为特征。引发本病的原因,主要是 由脾胃积热,或心火上延而致。亦有 由虚火上浮而发者。 婴儿胎中有热,或脾胃湿热内蕴,热郁化 火,火热病后火盛阴伤,以及口腔不洁和 破损,秽毒内侵,皆可导致口舌生疮。盖 手少阴之经通于舌,足太阴之经通于口, 因此心脾二经有热,则口舌最易生疮。亦 有因小儿禀赋虚弱,或久患热病,或久泻 不止,脾肾虚损,阴液亏耗,以致水不制 火,虚火上炎而生口疮。 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