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中山东一路2号上海总会大楼东风饭店.docVIP

外滩中山东一路2号上海总会大楼东风饭店.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外滩中山东一路2号上海总会大楼东风饭店

上海总会大楼 上海总会大楼(曾为东风饭店)是上海外滩建筑群中的一座著名建筑,位于上海中山东一路2号,1910年建成,造价45万两白银,为文艺复兴式的建筑风格。1861年由在沪英侨发起创设,当时为英国总会所用,又叫上海总会,也称上海俱乐部。1905年,英国总会考虑到原有的房屋比较陈旧,决定在原址重新建楼。由英国马海洋行承担设计,由怡和洋行、卜内门洋碱公司、汇丰银行、英商电车公司和正广和汽水厂联合投资,于1909年奠基,1910年1月启用,成为当时重要的社交场所。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总会被关闭。敌伪时期曾为日军海军武官府。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了这幢大楼,改建为国际海员俱乐部,大门上加装了挑出的大雨蓬。1971年改为东风饭店。 上海总会(Shanghai Club)创设于1861年。1864年建楼。 1909年在原址建6层新楼,1910年1月启用。新楼占地1811平方米,建筑面积9280平方米。建筑立面为三段式处理,2—3层中部有6根爱奥尼柱式的石柱,顶端各设置了巴洛克式的风亭,细部雕刻细腻优美。建筑设计师是H. Tarrant。室内装潢由马海洋行的日本建筑师设下田菊太郎设计,装饰华丽,以长达34米的黑白大理石酒吧柜台著称。 上海总会大楼占地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9280平方米。地上五层,地下一层。大楼一楼为餐厅,二楼为国际海员俱乐部,其余均为客房。整个饭店设施齐全,装修精美,不愧为商务住宿的理想选择。整个建筑外部以大门入口为主轴线,东立面为三段式处理,横向檐口线、腰线处理得体,建筑两侧对称。外墙除柱和勒脚用石料以外,其余均为水刷石,显得十分华丽。第3,4层贯以6根爱奥尼克立柱,廊柱形成立面构图的视觉中心,这些柱子的花岗石材都产自苏州。第五层居正中的窗户采用了条形拱卷型,层顶南北两端有巴洛克式的塔亭。大楼内部装饰也十分典雅豪华。大厅南部石当时远东最大的酒吧,长达34米。大堂北侧有半圆形的铁栅栏电梯,造型别致,至今仍在使用。大楼内装饰仿英国王宫格调,固有“皇家总会”之称。 注明: 马海洋行(Moorhead&Halse)曾经是上海著名的建筑设计事务所之一。1907年,由英国工程师Robert Bradshaw Moorhead和Sidney Joseph Halse合伙组建。马海洋行在上海的活动持续了很长的时间,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作品亚细亚大楼 外滩 (外滩1号),1913年-1915年,今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和上海跑马总会大厦(南京西路325号),1933年,今上海美术馆和新康花园(淮海中路1273号),1934年,上方花园(淮海中路1285号),1938年这些建筑均已被列为上海近代优秀保护建筑。 怡和洋行(英语:Jardine Matheson,SGX:J36,LSE:JAR)是最著名的一家老牌英资洋行,远东最大的英资财团,清朝时即从事与中国贸易。洋行对香港早年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亦是首家在上海开设的欧洲公司,和首家在日本成立的外国公司。今天的怡和是一家业务多元化的国际公司,公司的母公司怡和控股有限公司在百慕大注册,股份在新加坡及伦敦两地上市。怡和洋行在1832年7月1日成立,由两名苏格兰裔英国人威廉·渣甸(William Jardine,1784年~1843年)及詹姆士·马地臣(James Matheson,一译“孖地臣”,1796年~1878年)在中国广州创办。怡和洋行对香港早年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未有香港,先有怡和”之称。也是首家在上海开设的欧洲公司和首家在日本成立的外国公司。怡和洋行早年参与对中国贸易,主要从事鸦片及茶叶的买卖。林则徐在1839年实行禁烟时,怡和的创办人威廉·渣甸亲自在伦敦游说英国政府与满清开战,亦力主从清朝手中取得香港作为贸易据点。1841年香港开埠之初,怡和即以565英镑购入香港首幅出售的地皮。鸦片战争爆发后,怡和洋行于1842年将总公司从广州迁至香港。1843年上海怡和洋行成立。1844年上海首次拍卖土地,亦由怡和购得。怡和初年在香港的竞争对手包括“颠地洋行”、沙逊洋行等其他贸易公司。1872年以后怡和洋行放弃对华鸦片贸易,之后怡和的投资业务逐渐多元化,除了贸易外,还在中国大陆及香港投资兴建铁路、船坞、各式工厂、矿务;经船务、银行等各行业。怡和除了在1876年在上海兴建了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亦安装了中国的第一部电梯和引入各种机械及工业设备。1912年以后,怡和的公司总部设在上海。1949年后,怡和在中国大陆的大部分资产及生意被收归国有。1954年,怡和在中国国内最后一家办事处亦被迫关闭,公司总部迁回香港。公司在1961年首次在香港上市,获超额认购50多倍。到了1984年,怡和将公司驻册地点由香港迁往百慕大,并在1990年代初将公司及旗下多家子公司的上市地点从香港移

文档评论(0)

h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