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何促进凉山马铃薯规模化生产
试验推广马铃薯收获机,促进凉山马铃薯规模化生产
摘要:随着马铃薯生产的规模化,传统的人工收获模式已不再适应其生产的要求。文章对凉山实施马铃薯收获机的可行性、试验效果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收获机能够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实现节支增收的效果,具有推广应用的前景。
关键词:马铃薯;收获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试验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改善和饮食结构的调整,马铃薯越来越多地由补充粮菜不足的盘中餐,转化为具有地区优势特色的经济作物。马铃薯营养丰富,既能作粮又能作菜,还可作为工业原料生产各种类型的变性淀粉。马铃薯具有单位面积产量高,品种类型多,耐旱、耐寒、耐瘠薄、适应性广等特点[1]。因此,马铃薯的产业化发展潜力很大[2]。凉山自然气候得天独厚,旱地资源丰富,人均旱地多,为马铃薯的大面积种植提供了基础条件和土地保障。但是,马铃薯仍以传统人工收获为主,耗劳动力多,效益低下,难以形成凉山马铃薯规模化生产经营[3]。通过引进马铃薯收获机并进行田间实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1 马铃薯收获机试验推广的可行性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西南部,地广人稀,交通不便。面积6.04万平方公里,辖1市16县,人口400多万,彝族人口占约50%。在全州17个县(市)中,有11个属于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有58万人的人均年纯收入在625元以下,属于绝对贫困人群。但是,凉山旱地资源丰富,人均旱地多;海拔高,太阳辐射强,日照时数长,年日照时数2332h;热量丰富,大于10℃的年积温5540℃,无霜期为265天左右;年降雨量1066毫米。以上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资源为凉山马铃薯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马铃薯已成为凉山州海拔1800米以上二半山区种植业中最富潜力、最具活力、最有优势的主导产业,生产潜力巨大。据资料统计,2007年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就已达160多万亩,总产量超过250万吨,经济收入25亿元。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凉山州一个辐射面大、带动力强、农民有种植积极性、财政能增收、企业有效益的朝阳产业。马铃薯已真正成为贫困山区农民群众自觉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好项目[4]。
但是,长期以来,马铃薯生产主要以人工种植、人工收获为主。产量高,劳动强度大,既费工又费时,还延误农时,生产成本高。而且,人工收获过程中马铃薯漏收率高、损失严重、破损量大、影响商品率,已经不能适应当今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转移步伐加快,进城务工人员增多,农村青壮劳动力日益减少,特别在收获季节更加明显。在广大山区留守的劳动力多半是妇女和老人,很难胜任传统的收获方式。若使用马铃薯收获机,其效益将会成倍增加。为加快这一产业的快速发展,试验推广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技术就显得更加必要[5]。
2 马铃薯机械化收获试验
2.1 试验区及机型选择
为改变凉山落后的马铃薯人工收获方式,结合凉山经济基础薄弱和本身地形地貌的特点,2007年先后两次引进轻便、易操作的小型马铃薯收获机4um-1两台。选择凉山州昭觉和不拖两县7个乡、300多亩马铃薯作为试验区。马铃薯收获机主要靠35马力四轮拖拉机输出传动,三点后悬挂工作。该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田间转弯灵活,配套动力小、成本低、效率高、坚固耐用和使用方便的特点。结构、操作简单,经简单培训就可使用。
2.2 试验结果
马铃薯收获机可一次完成挖掘、土薯分离、定位铺放。在进行机收前,应事先调节挖掘部分的入土深度,入土浅易导致伤薯;入土深则会浪费动力。试验结果:该机挖掘深度150-250mm,平均窝距300mm,收获宽度600-800mm,出土快,收净率≥99.5%,明薯率≥96.5%,伤薯率≤3%,满足马铃薯收获要求,试验结果良好。
2.3 问题及改进措施
为使马铃薯收获机达到理想的收获效果,前后共进行了多次田间试验改进。由于凉山州与北方在土质上相差较大,通常情况下,在收获时,马铃薯的苗还没完全枯萎,加上杂草较多,收获机的输送部分容易发生堵苗、堵草现象,严重影响收获过程的出土率和收获效率。针对上述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对该机输送部分进行了改进,加装了传送链条和输送杂草传动装置。改进后又在试验区进行反复试验,结果表明,堵草、堵苗现象基本解决,效果好。马铃薯收获后的土壤疏松,平整均匀。另外,该机在收获马铃薯的同时,还可以直接提取分离土壤中残存的农膜,有利于下一季度作物的生长。
3 效益分析
实施马铃薯收获机可以大大减轻农民群众的劳动强度,改善其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薯块的破损,增加薯块的净收率,从而达到减支增收的目的。
从经济效益方面考虑,人工收获马铃薯2亩,需5-6个人工。若人工费按每人每天80元计,则需400-480元。采用马铃薯收获机后,每台按每天工作6小时计算,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