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曾令慧同志事迹材料.doc
曾令慧同志事迹材料
新闻工作,是活泼的人从事的严谨事业,炽热的人肩负的冷静使命,浪漫的人从事的艰辛劳作。这句直抵新闻从业人员内心,让人热血沸腾又深深感慨的话,很容易被安放到奔波在一线的记者身上。但对于守在“家里”的新闻工作者来说,他们的职业操守、业务能力、辛苦程度、工作情怀,较之前者,有过之无不及。
曾令慧大多数时候是这样一个守在“家里”的人,但却不可能也做不了一只安逸的闲云野鹤。长期以来,她与业务人员一道摸爬滚打,展开选题策划、商榷报道方案、琢磨稿件写法,循环往复地改稿件、审稿件……用她的话说,是简单的两个字:干活。7年的2000多个日夜,她的工作状态,就是加班加点,这是常态,也是真实写照。“要是回家的时候,天还亮着,简直觉得太幸福!”她经常一忙起来就到了半夜,甚至是第二天早上,看天上的月亮换成了太阳。作为家人,这些年,她不只守,也在望,盼着在一线各地采访的孩子们传回漂亮的文章、精彩的图片,并能顺利、安全回家。
任中国气象报社总编辑兼副社长的她,既要抓业务,也要抓行政,两摊儿事,一肩扛。在她任职期间,经历了“灾害重,历史罕见;大事大,前所未有;焦点多,样样重要”的气象新闻报道局势。从2007年北京奥运倒计时一周年、2008年初南方冰冻雨雪灾害、汶川大地震,到2009年改革开放三十年、国庆六十周年纪念、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1年西安世园,再到国办33号文件出台、十八大宣传等,在一系列重大活动、突发性天气气候事件新闻报道中,她勇于担当起宣传业务总协调、总监控、总考评的职责,认知敏感、反应迅速、决策准确、部署到位,在不断的业务历练中,培养气象新闻工作者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气象新闻视角及对大型题材的驾驭能力。
从2007年担任社领导开始,她的研究成果曾被刊发于《中国记者》等新闻核心期刊,并于2009年荣获“中电传媒”杯第22届全国专业报新闻摄影学会作品年赛“总编慧眼奖”金奖,在本单位的年度考核中连续五年均被评为“优秀”。在她的主持和推动下,《中国气象报》和中国气象网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报社为北京奥运会专门创办《奥运天气资讯》,被时任副总理回良玉称为“在奥运史上是首次”;中国气象网近年来在特色政府网站评选中两次荣膺“服务创新奖”。
2007年她调任气象报社时已过知天命之年龄,大多数这个年龄的同志特别是女同志都步入了“半退休”的平缓工作状态。但她却选择了报社副社长兼总编辑的高工作强度、高责任风险的岗位,这一转就是七年,从未停歇,即使病疼缠身时也没有放弃。她说:“这些年,要说辛苦,是真的辛苦。但自己不去做,没法说别人,自己首先要做事。”她的质朴、正直、务实,让很多人心悦诚服向她看,也心甘情愿跟着她干。
策划有思路 实施有门路 新闻有出路——
打破部门界限 打响长期战役 圆满完成气象保障新闻报道
提前动脑、精心策划,方案具备可行性便立即实施,让采编人员充分“动”起来,这是曾令慧的直率所为,也是她的魄力所在。她不让想法在裹足不前中延宕或流失,更强调带着智慧与方法的执行力。
时任报社编辑中心主任、现任副总编的冉瑞奎回忆起曾令慧社长带领大家奋战的日子时,仍能两眼放光,甚至有点手舞足蹈:“报道有方案,步骤很规范,节奏有把握,打了漂亮仗,赢了好口碑。”比如,2008年,抗击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气象服务、奥运会与残奥运气象服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4项内容,皆为报道重点。曾令慧大胆创新,打破部室界限,盘活人力资源,灵活调配人员,进行“集团作战”,成立了一个“虚拟新闻中心”,打响了四大报道战役。同时,她根据每位编辑、记者的特点,扬长避短,成立“动态组、通讯组、言论组”3个报道小组。这样一来,做到了纵横结合:纵向以组为单位、横向以部室和版面为纽带,几大气象服务宣传处于相对合理的动态平衡。同时,又巧妙地进行了重点交替:根据不同时期的重点任务逐步推进,重点任务交替完成,一个小组的任务为重点时,其他小组协助完成。
抗击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时,时任国家副总理回良玉曾在2008年1月30的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会议上对气象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其中便提到“扩大信息覆盖面做得很好”,这让气象新闻工作者倍受鼓舞。 围绕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关于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2013年,由她提出并组织开展了“绿镜头·发现中国”主题系列采访报道活动。她带领团队反复研讨、深入推敲,认真审稿、改稿,并竭力将深度报道一直推行下去。一篇篇很有“读头”的长篇报道,被多家媒体转载。报社的记者、编辑、领导也时常接到赞扬的电话——“绿镜头,很不错!”
正是因为在策划上有思路,实施上有门路,气象新闻报道有了更好的出路,推出大量专栏、专题新闻报道,全面、及时;系列专家访谈影响大、科普性强,许多稿件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凤凰卫视等多家媒体转载,引起了广泛关注。
“开始是我们找人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