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教育教学中华文明通论(to2008级学生复习之用).doc

教育教学中华文明通论(to2008级学生复习之用).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何谓“文明”? 2 A、本义: 2 B、引申义 2 C、“文明”与“文化” 2 中国对“中华文明”的使用 3 中华文明的特点 3 特点 3 为什么 3 中华文明的转型 4 何谓转型?转什么型? 4 为何要这样转? 4 结果如何? 4 怎么看待近代转型的过程与结果? 4 二、学习与研究方法 4 三、心态 5 第一 5 第二 6 第三 7 四、西学的引入 7 1、明末清初西欧传教士的传播与冲突 7 2、英国政府关于通商的三次和平试探 7 3、中英悬殊(晚清照片) 8 4、挨打之后的西学输入 8 1)跑来的 8 2)自己逐步找来的 8 五、晚清学习西方成效不大的原因 10 1、器物:以北洋舰队失败为例 10 2、从戊戌到辛亥 10 六、清末中西文化的体、用之争 11 1)张之洞的〈劝学篇〉 11 2)针对性 11 2)评论 11 七、关于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的艰巨性 12 八、严复与西方学术的翻译 12 成就 12 价值与影响: 12 一、何谓“文明”? A、本义: 文明的英文是civilization,法语为Civilisation,德语为zivilisation,都源于拉丁文Civitas,主要是指有组织的社会或城市国家的意思,其词根是拉丁词汇civilis,形容词是civil,意思是“市民”、“公民”或“城市居民”; 1388年,civil出现在英语中,含义与公民有关; 1704年,文明civilisation一词代表“将犯罪过程转化为公民案例的法律”的意思。 直到1722年,从法语中演绎过来的文明一次才开始表示“与野蛮蒙昧相反的意思”。 B、引申义 一是人类社会发展阶段上区别于没有文字、制度与国家的社会单元, 生存手段,谋生形式,居住方式,政府形式,社会阶层的形成,经济体制,教养程度,以及其他一些文化特征。对应于“野蛮” 中华文明、埃及文明 二是作为文化身份的文明(指观念形态而言)。阿诺德·汤因比的《历史研究》 C、“文明”与“文化” “文化”是从拉丁词汇cultura而来,意思是“去培养,耕作”。 这种用法今天仍在“农业”(agriculture)和“园艺”(horticulture)两词中保存着。 文化的内涵:1)行为方式(但不是生理学或心理学意义的行为方式,比如饥饿);2)观念与情感; 3)物质文化 注意:张岱年、方克立等则把拉丁词汇cultura解释为西语“文明”一词的来源。 中国汉字中的“文”与“化” 中文之“文”,《易?系辞下》:“物相杂,故曰文”,各色相杂的纹理,《礼记?乐记》“五色成文而不乱”,后来引申为:一是典籍文物、礼仪制度;二是由伦理之说导出的彩 绘、装饰、人为修养等;三是在此基础上导出美、善、德行。 “化”:变异、生成、教化。《庄子?逍遥游》“化而为鸟,其名曰鹏”。 二词并用,源于《周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相对于“天文”。西汉以后,组合成“文化”一词。西方的人文主义,相对于神文主义。 中国对“文明”的一般使用: 1)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和具有较高文化的状态; 2)等于文化; 3)指有西方色彩的:“文明结婚”、“文明戏”(近代以来); 中国人的学术表达:将文明分成三个方面:物质、精神、政治(制度) 中国对“中华文明”的使用 1)集合名词,既不是哪一个民族的,也不是古代哪一个国家的,是今天中国人的共同源头 2)源头 本土,多元 3)1920年代之前的“盘古开天”、”三皇五帝“,之后的考古 黄河: 1921,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 ,彩陶,仰韶文化,“西来说” 1928,27岁的吴金鼎,章丘龙山,黑陶;李济、梁思成复至,著述,推翻“西来说” 。黑陶“黑如漆、薄如纸”,有“蛋壳陶” 之称;重50克,厚的1毫米,薄的仅0,3毫米 长江出土很多,湖南澧县城头山,高出5米,公元前4000左右,墙基厚度35米,并非夏商才有城,大片农田,稻谷在1万年前。 河姆渡,1973,河姆渡,7000年前,稻谷,稻叶,把稻谷化石折算,约12万公斤,500人可吃一年,还有陶片上烧糊的锅巴,饲养,蔬菜,有关于大海和海鸟图案 。良渚玉琮 ,城墙 中华文明的特点 特点: 第一、起源的多元:除了黄河(仰韶文化—华山,龙山文化—泰山,还有长江;还有河姆渡;良渚;还有湘西贵州等地的苗族土家族; 二是融合力很强,没有分裂, 三是韧性、连续性,外部很难打断或毁灭。无论蒙、满,还是西方列强都如此。 为什么? 一是地域范围广,回旋的余地很大 。郭世佑:还不如说地理环境,半封闭,大陆式,农业经济,宗法等级制、礼制、伦理秩序,斯宾格勒把道德灵魂当作中国文化的核心,黑格尔《历史哲学》也说:中国纯粹建筑在一种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特性便是一种客观的家庭孝敬。 二是祖先崇拜,血缘维系,空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otao0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