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知点总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寡人之于国也知点总结

《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总结 一孟子: 简介: 战国中期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名轲,字子舆 是子思(孔子孙,名伋)的再传弟子,继承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被称为“亚圣”,与孔子合称﹃ 孔孟﹄。 思想主张:1.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反对不义战争——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又说:“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3性善论——“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名言: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哲学思想、社会活动和个性修养。 《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善辩,故《孟子》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儒家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 《 尚书》《礼记》 《周易》 《春秋》 二 相关背景及整体感知 战国中期,征战不断,社会混乱,礼制崩坏,民众困顿。所谓“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韩非子·五蠹》)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时,连遭强秦重创,内忧外患,以至于都城由安邑迁至大梁。加上横征暴敛,造成人口锐减,兵员匮乏。为达富国强兵、问鼎天下的目的,各国诸侯均以增殖人口为当务之急。梁惠王理所当然会为“寡人之民不加多”而忧心忡忡。 梁惠王,在位36年,前18年靠文侯打下的基础,与诸侯交战互有胜负;后18年连连败绩。一次伐赵,被齐国田忌、孙膑用计大败于桂陵;二次伐韩,又被田忌、孙膑大败于马陵;三次与秦交战,被商鞅率秦军打败,尽失河西之地。由是,国力空虚,兵员耗尽。惠王到晚年似乎有所觉悟,想广招贤士以挽回败局,但为时已晚。 梁惠王35年,孟子被“招贤”来到魏国,梁惠王迫不及待地向孟子讨教治国之策:“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史记·魏世家》) (译文:我不才,多次对外用兵遭受重创,太子被虏,大将战死,国家由是人口物力空虚,以此使先君宗庙社稷蒙羞,我也很觉惭愧。您不远千里,屈尊亲临我国朝堂,您会拿什么来拯救我的国家呢?) 孟子认为梁惠王要想使民“加多”,称雄诸侯,必须施仁政,行王道,才能得民心,进而得天下。孟子始终围绕仁民、富民、养民、教民、利民、保民,来阐释“王道”,体现出民为国本的思想。 三 文章结构: 1.(1) 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梁惠王自谓“尽心于国”,问孟子“民不加多”的原因) 2.(2-4)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作答,指出梁惠王与邻国之君一样。) 3.(5—7)阐述“民加多”的具体措施(回答梁惠王的疑问) 具体分析: 五 写作特点 本文写作上体现出的孟子散文的特点: 1.巧设譬喻,迂回曲折。 谈问题先把主旨藏起来,从侧面、反面、外围人手,逐渐引向本题。如本意要讲实行仁政,却先以战设喻,从反面入手,使梁惠王不知不觉中跟着他走。这样,文章如曲径探幽,引人入胜;文势则波澜起伏, 2.逻辑谨严,层层深入。 表面看来,文章铺张扬厉,散漫无纪,实则逻辑清晰,段落分明,层次井然。如先提出问题,再分析原因,后述措施,王道之始,王道之实,实行仁政,均是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3.词丰笔活,理足气盛。 善用贴切的比喻、有力的铺排,考究用词,讲求句式。奇句与偶句,单势句与排比句,交错使用,笔势灵活,理直气壮,谈锋犀利,咄咄逼人。文章极富雄辩的气势 六 启示: 1、王道精神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1)首先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 (2)加强文教德化,提高人民的精神修养 (3)统治者严以律己,不推卸责任 2、注意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不能滥砍滥伐,滥捕滥杀,更不能竭泽而渔。 今天可作一些合理地引申: (1)人不能肆意役使自然,而是要尊重自然,通过与自然的交往性互动,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双赢”。 (2)仁义是最大的利益,有仁义,相关者都会有利益;无仁无义,所有人都不会有利益。 (3)发展经济,振兴教育,加强教化,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并形成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 (4)实现天下安宁太平,是人心所向的条件之一。 民富才能国强,而民富的前提是休养生息,使民力得以滋繁,以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朱镕基总理谈保持农村稳定时说:“土地不能动,负担不能重,治安不能松,态度不能凶。”可谓说在点上,抓准了

文档评论(0)

hda9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