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手术新重点.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骨伤手术学》期末复习材料 一.清创术 (一)概念 :清创术,是用外科手术的方法,清除开放伤口内的异物,切除坏死、失活或严重污染的组织、缝合伤口,使之尽量减少污染,甚至变成清洁伤口,达到一期愈合,有利受伤部位的功能和形态的恢复。 (二)三期清创内容 一期愈合:主要是指伤后直接以手术缝合没有感染等并发症的伤口愈合。 二期愈合:指伤口感染后逐渐达到的瘢痕组织修复。 三期愈合:对于污染较重或可能感染的伤口,清创后暂用引流,观察3~5日,作延期缝合。 (三)顺序:由浅入深 二.术前准备 上止血带(填空、选择) 部位: 远离手术部位、距离手术部位10~15cm的近心端; 止血带连接口朝上,避免污染无菌区; 上肢:选则上臂上1/3 ,否则会压迫桡神经; 下肢:选则大腿上2/3,或中下交界处。 哪些情况禁止使用;哪些可以使用,但不能驱血:★(简答、问答、选择) 开放性外伤伤口,污染创口,超过6h以上,原则上不能使用止血带,避免引起全身毒素吸收; 上止血带处的皮肤若有损伤、水肿等,原则上禁用; 血栓性脉管炎、静脉栓塞、严重动脉硬化、血管性疼痛、淋巴管炎、骨筋膜室综合症行减压术等患者禁用; 血液病患者慎用; 患有肿瘤、严重感染、坏疽的肢体 ----使用止血带时禁止使用驱血带驱血     ----应将该肢体抬高45°后再扎止血带 (二)备皮、消毒、铺巾 p7(选择、填空) 1.备皮范围 脊椎,颈椎:头顶到肩胛骨下角,两侧均须至腋中线。 胸椎:乳突到髂嵴,两侧均须至腋中线。 腰椎:腋窝到骶尾,两侧均须至腋中线。 四肢 上肢: 肩臂:后部:乳突;上界:甲状软骨;下界:肋弓最低点,在臀部向下超过肘关节;前、后界均超过躯干中线。 肘: 肩峰到腕关节。 前臂: 上臂中部到全手 手部: 肘到全手。(上界超过肘关节,下界包括全手) 下肢 髋:肋弓到膝关节,前、后均超过躯干中线 大腿:髋到小腿中部。(上界超过髋关节,下界达小腿中部) 小腿:膝关节到全足。(上界超过膝关节,下界包括全足) 2.消毒区域: 与备皮范围基本一致。 3.皮肤消毒方式 要顺着同一方向进行,避免来回乱擦。或从手术区中心部开始逐渐向外围涂擦。有感染的的则应从清洁的周围开始逐渐涂擦到伤口。 (三)体位 P13 若患者采用全身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或椎管内麻醉,则应先麻醉,后摆体位,随之上止血带,皮肤消毒和铺无菌巾。若患者采用局部麻醉,则应先摆体位,随之皮肤消毒,铺无菌巾,然后进行局部麻醉。 具体手术体位可以在各个手术中了解。 三.术中操作 (一)切皮P21(怎么切,刀怎么拿) 1. 姿势:右手持手术刀,刀片要与皮肤表面垂直,刀柄与皮肤表面所成的角度大约45度,用力均匀,适当,一次切开皮肤及皮下脂肪。 手术刀执法:抓持式,执弓式,执笔式,反挑式。 (二)剥离 1.钝性、锐性剥离常用器械 锐利器械一般用手术刀或手术剪刀。钝性剥离常用手指,手柄,止血钳,剥离子,骨膜剥离器等。 (三)缝合 1. 骨科常用的缝合方法P25(填空) 1.单纯缝合:间断缝合;连续缝合;8字缝合;毯边缝合;减张缝合; 2.外翻缝合:间断垂直褥式缝合;间断水平褥式缝合;连续缝合 3.内翻缝合。 (四) 打结 1.结扣的种类 P24 方结、外科结、三叠结、单结、滑结、假结、顺结。 2.打结的方法P24 ①单手打结法;②双手打结法;③持针器打结法。 (无论用何种方法打结,相邻两个单结的方向必须相反,否则易打成假结而松动。三点一线。两手用力均匀。防止滑脱。力求直视下操作。) 四.复位固定(AO及BO的概念、原则、核心、目的以及两者比较) (一) AO或BO技术★(简答、问答) 1.AO内固定的基本理论与原则 解剖复位: 坚强固定: 无创操作: 早期无痛活动 2.AO技术的核心及目的 核心:解剖复位、骨折端和折块间的加压; 目的:通过断端间的加压和固定及解剖结构的重建,消除骨折局部的微动,使骨折达到无骨痂的一期愈合。 3.AO技术存在的弊端 (1)骨不连、固定段骨质疏松和去固定后再骨折。 (2)原因:   1)过分追求解剖复位,导致大面积剥离骨膜,使骨折断端血运严重破坏;  2)钢板下皮质血供破坏; 3)应力遮挡。 4.BO的出现--今日的AO 远离骨折部位进行复位(间接复位); 不以牺牲骨折部的血运来强求解剖复位; 使用低弹性模量、生物相容性好的内固定器材; 骨与内植物间的有限接触 ; 有限暴露; 关节内骨折的原则不变。 5.BO概念的技术体现 间接复位 ; 不扩髓髓内钉固定术 ; 微创钢板内固定术 ; 改进接骨板构形; 1)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2)波形和桥接钢板;3)点状接触接骨板。 组合式固定技术 。 (二)钢板的放置位置、长度、 股骨、胫骨、尺桡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354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