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天柱”展的形式与内涵.doc
关于“天柱”展的形式与内涵 编者按: 在2012年的岁末,中华世纪坛当代艺术馆举办了“《天柱》――陈嘉仁水墨艺术装置展”及学术研讨会,展览一经启动便引发了很多讨论与思考. 陈嘉仁以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为基础,以中国传统的水墨语言为核心,通过镶嵌、包裹等手法将水墨作品与艺术馆的内部建筑结构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了“天柱”、“春”、“夏”、“秋”、“冬”四季,以及代表12时辰与24节气的17根梁柱为主体的空间装置作品。另一方面,主体“天柱”的动态设计,亦使得水墨艺术独有的自由韵律与设计的理性逻辑在展示环境中并存且相容。在挑高6米的室内空间中,散发出一种崇高感与仪式性。 在开幕当天座谈会上,艺术家、文艺评论家中央美院袁运生先生、中央美院博士柯萍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先生、南开大学学者韩昌力、艺术设计系主任薛义、东方审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周志强、李润霞、吴立行,馆长马晨风等近15位艺文界专家、学者齐聚于中华世纪坛当代艺术馆文化客厅,特别针对“观看之道”――中国绘画的理解与诠释;“艺术的社会价值”问题以及“文化的重新形塑与机遇”等不同角度,与艺术家陈嘉仁先生进行了畅谈。 在展览当天,本刊就陈嘉仁先生的生活经历、艺术手法,与展览所涉的内涵与表现形式等诸多问题对策展人 南开大学艺术设计系吴立行博士进行了访谈。 访谈:(艺术生活快报简称:艺 吴立行简称:吴) 艺:陈嘉仁先生是您在“宝岛”学习时的导师,但是他的艺术历程与艺术特点可能还不被大陆的观众们所知晓,您能否就此对陈嘉仁先生其人其事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吴:陈嘉仁先生是一个即将进入耳顺之年的老画家了,他出生于台湾彰化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上世纪70年代,闻达于的台湾画坛;同时他还是一位艺术教育者。他经营着一家全台湾最大的艺术教育机构,帮助过台湾三分之一以上怀揣艺术理想的青年实现上大学艺术系的梦。虽然在2012年发现身患癌症却仍每天坚持到工作室工作;同时他还是一位为社会正义默默付出,不求名利回报的志工,从1995年开始,就对照成千上万模糊的监视器画面,为警方画出歹徒特征。 陈嘉仁先生的艺术风格是一种比较写实的中国水墨画,呈现当下的一些社会现象,而这种写实又不同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他擅长用一些隐喻的方式,象征的造型,把自己想要的话隐藏在画面之中,是一种比较隐晦、比较含蓄的表达,当你看懂之后就会发现他很尖锐。 他的整个画面的精神内涵具备很强的中国文人的风格与传统,尤其是许多山水画,表面上看似乎不脱离对自然的憧憬与向往,但实际上,“自然”只是一种抒怀,真正目的还是靠着对“自然”道理的理解,来思考人生观、价值观与自然规律间的生化关系。所以我认为,在某一个层面上看,中国水墨画可能是更人文的,虽然表象是自然的。 艺:此次展览的主题为“天柱”,能够解释一下这个概念的内核吗? 吴:天是一个能量的源泉,从古至今中国都有一种对天的崇敬,顺天也好逆天也好,都想靠近天,比如说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希望能够到达天的高度,对天的向往,天柱也是表达这样一种概念。 今天,人类社会的历史走到2013年这个节点上。为了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人们前赴后继做出了非常多的努力。这些努力有些是成功的,在某些方面结束或缓解了人类的苦难;而有些则是失败的,为此我们付出了很惨痛的代价,得到了很多经验、教训。 从对文化或者艺术的角度来讲,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个天柱,应该看得开一点,而不是像夸父逐日那样,追到无穷无尽。这就是中国文化,他常常提醒着我们“物极必反”、“亢龙有悔”的道理,事物发展到了一个极致就会有一个回归的,这就是一种循环,一种生生不息的一种体验。 艺:为什么会在这次展览里用传统水墨与装置结合的方式展出?这是您作为策展人的一种艺术把握?还是艺术家个人的创意? 吴:其实很多艺术家都希望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来展现画面幅度很大的作品,这个展览的展陈方式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展览空间的限制。今年8月回台湾,我看到了他的作品,当我了解他的作品与创作意图之后,我就推荐并进行策划,看看能不能在现有的条件下进行放大与优化。我们非常清楚世纪坛当代艺术馆的空间有其适合的展出对象,非常适合大型做装置作品。考虑到在空间中的呈现,于是选择了这样一种方式。 艺:我看到有的画作是用螺丝钉拧到墙里的,这样会不会伤到作品? 吴:不会,作品本身成型就是这样一种镶嵌的模式。 艺:展览结束后展品还会完整的拆卸下来吗? 吴:会的,等展览结束后还会完整的拆卸下来送回台湾的美术馆,做永久的收藏。 艺:就传统而论,中国画的欣赏方式是一种个人性、私密性的案头把玩,而当这种传统遭遇了西方博物馆、美术馆的“公共性”的展陈方式时其实是有一点“对不上号”的。近百年来,中国的艺术先驱一直在尝试将传统的笔墨语言进行改造,使之适应“现代性”的种种要求,同时也取得了很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