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阁:藏书建设开新篇.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一阁:藏书建设开新篇.doc

天一阁:藏书建设开新篇   摘 要:天一阁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保存完好的私人藏书楼,文章从藏书建设、古籍保护、古籍修复、古籍利用尤其是馆藏文献的整理出版与数字化建设等方面简要论述、展示了天一阁博物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与开发上的不凡成就。   关键词:宁波天一阁 藏书建设 文献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c)-0250-01   天一阁是我国和亚洲现存最古老的图书馆,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三个家族图书馆之一。因其藏书珍贵以及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先后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近年来天一阁有85部珍贵古籍先后入选第一、二、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1 藏书建设   天一阁创始人范钦,浙江鄞县(今宁波)人。明嘉靖11年(1532)进士,累官至兵部右侍郎。范钦酷爱读书、藏书,所到之处,精心搜集,兼收并畜,所藏多为明代地方志、科学录、政书、家谱、诗文集等明代典籍。鼎盛时期藏书达7万余卷。其藏书有五大特点:孤本多,抄本多,精校本多,明代文献多,金石碑刻多。   从天一阁创立到清康熙年间的100多年,其藏书基本上是封闭式管理,藏书保存完整。自清乾隆开始,天一阁藏书逐渐散佚,至1949年5月宁波解放前夕,只剩下13000余卷。诚如郭?若1962年10月26-27日连访天一阁题诗所云:“历?仅存五分一,至今?有万卷余。”   建国后,范氏家族将天一阁捐给国家,天一阁进入公藏时期。历年来,通过不懈征集、回购,并接受当地许多著名藏书家的捐赠,天一阁藏书已达30多万卷,其中善本珍椠有8万多卷,名人字画4千余件,碑帖4千余种。   2 藏书保护与修复   天一阁历代主人根据当时的条件基本上做到了“防火、防潮、防鼠、防菌、防虫”。诸如“以水制火,火不入阁”,“代不分书,书不出阁”,“芸香辟蠹,曝书去湿”,还有书楼禁牌,形成了建筑保护、曝书去湿和药物防害三大藏书保护技术。使其延续四百余年薪火相传,岿然独存。   1981年2月天一阁新建北书库,1996年10月建成书画馆,2010年3月,又建成新书库。三幢建筑面积之和达6220 m2,耗资一亿元以上。经过改造,藏书条件大为改观,新的恒温恒湿系统、环境监测系统、无线传感网络技术、集成微传感器技术等大量应用,使科学化、智能化的文物保护成为现实。   对已有的残损文献的修复也提上了议事日程。据2006年发文披露,天一阁古籍遭虫蛀、水渍、霉变、粘连、焦脆、破碎、断线等合计破损9696册。为此,天一阁建立了独立的藏品修复部,培养、组建了由十多人组成的专业修复队伍。这批人员文化都在大专以上,其中还有纸质文物科技保护专业的硕士毕业生二人。其中,纸质保护研究室是国内硬件设施最好的实验室之一。目前,天一阁已成为文化部颁发的全国十二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之一,在国内古籍保护修复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先后完成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相关纸质类文物保护研究课题多项,对外服务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天一阁博物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博物院联合研制的南宋经折加固材料与修复工艺,正式通过国家有关部门鉴定,新型FC-100纳米胶液成为我国纸质文物修复、加固的又一“保护神”。FC-100正式应用于南宋经折《妙法莲花经》的保护工作,并进一步推广应用到其他纸质文物的保护中。   3 藏书利用与出版   中国古代藏书楼多具有封闭性的典型特征,天一阁也不例外,自1673年著名学者黄宗羲破例登楼阅书之后,入阁读书、编目的著名学者仅李邺嗣、万斯同、王世贞、徐乾学、全祖望、袁枚、钱大昕、阮元等十余人而已。民国后期,尤其是建国后,天一阁才走上“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之路。   3.1 藏书展示与利用   1945年后,范氏裔孙和宁波地方人士共同组建“天一阁管理委员会”,决定于1947年3月1日至3日天一阁对外开放3天,接待各界参观,从此天一阁由完全封闭走向半封闭、半开放。新中国成立后,遵照“科学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天一阁在尊经阁办了普通古籍阅览室和善本古籍阅览室,定期对外开放。改革开放以来,又通过制作、提供缩微胶卷,编制馆藏书目《新编天一阁书目》等形式,为国内外读者的利用提供便利,迄今已至少提供近千万字的文献资料。   多年来,受场地和展陈条件限制,天一阁馆藏古籍得不到充分展示。2011年8月起,天一阁北书库进行了技术改造,2012年初尝试对外开放。读者可以透过玻璃,看到一排排整齐的浩如烟海的古籍,读者还能实地考察文物的保存环境,观看古籍修复的实景展示,了解古籍保护、管理、研究、修复的一系列过程。   3.2 珍稀馆藏的出版   1961年至1965年,配合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