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单体调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旅游资源单体调报告

组员: 熊翎聿、徐威、杨磊、张佩佩、周峰、朱元将 2011届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 指导老师: 吴晓伟 制作时间:2013年5月7日 清晏园旅游资源单体调查报告 简介 历史沿革 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是淮阴市唯一保护完好的古典园林,也是中国漕运史上唯一保留下来的官宦园林。据《清河县志》记载,清晏园,曾名为淮园、瞻园、留园、城南公园。城南公园名称时间最长,自1991年10月1日起,才又恢复为“清晏园”古名。园内亭、台、楼、阁、假山错落有致,曲径、长廊、流水循环往复,四季花繁木盛,秀丽典雅。 历史与观赏价值 其中的荷芳书院最值一提。荷芳书院原是清代河督靳辅所建的清晏园的一部分,清晏园始建于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当时手握数大权的河督驻节清江浦:“凿池种树,以为行馆。”后又几经修建,方具园林规模。荷芳书院是清晏园内最具有特色的建筑,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兴建,后屡经变故,清晏园面目全非,“唯存荷芳书院”。荷芳书院在苏皖边区政府时期,辟为新华图书馆,后因纪念“四·八”遇难烈士,又易名为博古图书馆,近年来重新翻修,复名为“荷芳书院”,门侧楹联仍为旧句:名园别有天地,老树不知岁时。 以荷芳书院周围,是当年河督游憩之所,碑亭和碑廊就建在此处。从这些御制的碑文中,可以了解到治水的艰辛和漕运的情况,是一组不可多得的水利史料和历史文物。 在观赏风景、乘艇游弋的同时,还可在园内看到各种书画摄影展览、盆景花卉展览和儿童游艺场等。 清晏园是游览者得以心旷神怡的乐园。 位于市区人民南路92号,占地6.7公顷。它是淮安历史上级别最高,延续时间最长,任职官员最多的古衙署,也是我国漕运史上唯一保存完整的官宦园林,距今已有近600年历史。康熙、乾隆皇帝南巡曾数次临幸。历史上的清晏园,又称“江淮第一园”。现为市文保单位、省一级园林、优秀旅游风景区、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 明永乐十五年(1417),户部平江伯陈瑄开凿清江浦河,于此建“管仓户部分署”,督理漕运,主管“天下粮仓”。驻清江浦的户部分司官员中有郎中7名,员外郎14名,主事168名。至崇祯十七年(1644)共227年。到了清代,清政府更加重视河道建设,康熙皇帝将“河道、漕运、三藩”悬挂于宫中龙柱上,将其作为其听政后的三件大事,视漕运为“关系民生之大事”,而且当时“河工敞坏已极”。康熙帝采取果断措施,把原驻山东济宁府的河道总督派往黄淮“前线”指挥治河。康熙十七年(1678年)春,兵部尚书兼督察院右副督御史靳辅,总督河道,提督军务,节制三省,驻节清江浦,在明管仓户部公署旧址“凿池种树,以为行馆”,再筑以围墙,“清晏园”亦由此诞生。园名取“河清海晏,五谷丰登,安居乐业”之意。 康熙四十一年到四十四年(1702—1705),兵部尚书兼督察院右副督御史、河道总督张鹏翮驻节清江浦,连续十年,特别是十个炎夏都离不开行馆。他治河出力,曾两次扈从康熙帝南巡阅河。康熙四十二年(1703)第四次南巡时,曾赐以御制河臣箴、“澹泊宁静”扁额,靳刻于石(碑石尚存)。康熙四十四年(1705)第五次南巡时,曾召谕“治河方略”,“自总河以下奖叙有差”。其行馆、花园也得到进一步建设完善。 “雍正七年,以河道总督为江南河道总督,十一年奏改为总河署。”“行馆”改为“总河署”,变为正式衙门,大兴土木,“规模之大,县城无两”,并绘有“总河署图”。 乾隆十四年,乾隆决定南巡,布告天下,各地忙于接驾,河督高斌将整个园林修饰一新,并于清晏园内临池赶建了荷芳书院,以迎圣驾。“荷芳书院”匾额原是清代著名书法家蒋衡所书。蒋衡自号“江南拙叟”,现扬州平善堂东面大明寺“淮东第一关”即为其所书,乾隆皇帝对其十分赏识,高斌请他题字可见其良苦用心。次年,乾隆南巡途经清江浦。高斌在荷芳书院隆重迎接乾隆。乾隆非常高兴,即封赏高斌“太子太保大学士”,并将该园赐给河督作为“休沭之地”。时门前有“黄山松四,专为乾隆御驾时陈设。高宗南巡顾而笑曰:‘也算清奇古怪’。”门侧悬有旧联:“名园别有天地,老树不知岁时”。 乾隆三十年,河督李宏上任当年就在荷花池中建亭,并将自己字号“湛亭”命之于亭。草亭随小,点缀性强,“以点波心”。草亭并不华丽,木桩为基木柱草盖,但它一直沿用二百余年。乾隆四十九年(1784),乾隆帝第六次南巡,又一次“临幸”荷芳书院。时河督李奉翰(李宏之子)扈从皇帝阅河,其母在荷芳书院“跪迎圣驾”。乾隆再次御赐匾额,以嘉奖河督,并下令建 “四公祠”,以纪念治河有功的高斌、齐苏勒等离世总督。 道光十三年(1833)九月二十八日,兵部侍郎鳞庆来浦督河。鳞庆对景观园林十分精通,当年就全面动手修园。在风水大师顾文虎建议下,“先掩闸以石,织苇为垣,编竹成篱,萄茅做屋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in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