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销经典案的十八堂课 第九课.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营销经典案的十八堂课 第九课

中国营销经典案例的十八堂课 第九课 [案例1] 乐凯胶卷挑战国外品牌 20世纪80年代初,当世界上还只有美国、日本、德国3个国家能生产彩色胶卷时,乐凯公司打破了外国人“中国10年之内研制不出彩色胶卷”的断言,仅用3年时间就研制出我国第一代彩色乐凯Ⅱ型胶卷,从此开始了挑战外国品牌的艰难历程。20世纪90年代初期,乐凯彩色胶卷曾占有国内彩色胶卷1/3的市场份额。然而,自1995年下半年以来,乐凯彩色胶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红、黄、绿”大战(红色是中国的“乐凯”,黄色是美国的“柯达”,绿色是日本的“富士”)。由于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国外大公司将发展战略的重心转向中国,投入巨资在各种媒介上掀起声势浩大的宣传攻势,大建专卖店、连锁店,以大大低于本土的零售价(柯达在美国的零售价约5美元左右)倾销给中国消费者。柯达公司计划从1997年起在5年内投入中国市场15亿美元而不图回报,据说目标是拖垮“乐凯”,并最终打败富士。此外,走私给“乐凯”造成了更严重的冲击和威胁。在激烈的竞争中,“公元”、“福达”等国产彩色胶卷相继落马,头戴王冠的“乐凯”成为民族感光工业的最后一面旗帜,但是市场份额已从占有三分天下退居第三位,保住了不到20%的市场份额。世界胶卷行业的头号霸主柯达公司乘虚而入,向乐凯公司提出控股合资,意在消灭“乐凯”这一品牌,并把乐凯变为柯达的一个加工厂,乐凯的答复是:“不!”乐凯公司表示,尽管实力悬殊,决不退出竞争。 乐凯公司挑战国外品牌的主要战略是: 1.组建企业集团。乐凯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组建的57家大型企业集团之一。化工部“三巨头”——第一胶片厂(保定)、第二胶片厂(南阳)与感光技术材料开发中心(沈阳)于1992年6月正式合并,组成乐凯胶片公司。12月又与南京528厂达成协议,合资生产彩色扩印机,配套成龙,全面出击。 2.开发新产品。乐凯集团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科技队伍,科技领先,以新取胜。仅用3年时间就将彩色胶卷更新换代3次,走完了国外彩卷近50年的发展历程。连续推出多种型号的彩色胶卷和彩色相纸,技术性能可以和国外同类产品媲美,受到摄影家和消费者的喜爱。 3.低价格竞争。以廉取胜是乐凯的一张王牌,利用价格低于进口彩卷30%左右的绝对优势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目前销售量最大的感光度为100的进口彩色胶卷在我国市场的价格之所以低于国际市场和本土价格,就是因为有“乐凯”的存在。 4.开拓新市场。目前美国人年均消费彩卷2.8个,我国不到0.05个,仅占美国人的l/56.中国彩卷市场的潜力在工薪阶层和农村,乐凯凭借低价优势向工薪阶层和农村发展,在每个县建立彩扩点,培养摄影专业户。在国际市场上,采取你打进来,我打出去的战略,将彩卷销到“柯达”和“富士”的后院,出口美国、日本和德国,又进军独联体。采取渗透、拓展、突出重点的战略,建立国外市场的区域优势。1995年,乐凯有25%的彩色胶卷和22%的相纸销往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6强之一,拿到了与国外名牌同场竞技的入场券。 5.加大宣传力度。乐凯在资金拮据的情况下增加了宣传费用,在中央电视台和有关报刊杂志大做广告,并开展摄影大赛等多种促销活动。 6.加强销售服务。乐凯在有关城市建立彩扩点,引进全新先进彩扩设备,让顾客拿到称心如意的彩照。 [教学用途] [案例分析] 【简要评析】 在中国彩卷市场竞争中,乐凯公司挑战世界名牌,取得了良好效果。首先,组建企业集团增强了乐凯公司的竞争实力,使其有能力发起挑战;同时加强产品研发、提高产品质量,为其在竞争中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了如下挑战战略:正面进攻——高质量产品,低价竞销;侧翼进攻——领先开发工薪阶层和农村市场;包抄进攻——将乐凯销到“柯达”和“富士”的后院和广大的国际市场;迂回进攻——建彩扩点,培养摄影专业户,提供优质售后服务。 乐凯公司经由一系列正确的进攻战略,取得在国际和国内彩卷市场稳固的市场地位后,要取得更大的竞争胜利,一个可行的战略途径是弱化其“中国性”的产品和企业形象,塑造其“世界性”的良好产品和企业形象,坚实而大步地走向广阔的世界市场。 [案例2] 韩国现代:捷径争锋 上篇:志在必得——韩国现代的中国战略 “只有进入世界前五名,才能在未来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存活下去!”郑梦九为自己的企业王国——现代起亚汽车集团树立了一个宏伟的目标;如果要量化这个指标,那就是在2010年在全球达到200亿美元的销售额。为实现这个宏伟目标,迅速增长的中国市场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现代集团要在中国达到100万的产销量,轿车市场占有率达到20%。” 投石问路 1990年亚运会之前,韩国车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了中国汽车市场。并不可靠的质量,缺乏零配件,没有维修服务

文档评论(0)

hai19560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