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熊猫烧香黑手曝光 网络高手对决一个月
2007-01-28 编辑删除
这是一波电脑病毒蔓延的狂潮.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数百万电脑用户被卷将进去,那只憨态可掬、颔首敬香的“熊猫”除而不尽,成为人们噩梦般的记忆. 反病毒工程师们将它命名为“尼姆亚”.它还有一个更通俗的名字———“熊猫烧香”.它迅速化身数百种,不断入侵个人电脑,感染门户网站,击溃企业数据系统……它的蔓延考问着网络的公共安全,同时引发了一场虚拟世界里“道”与“魔”的较量.反病毒工程师和民间反病毒人士纷纷投身其中. 1月19日,一个最新的“熊猫烧香”变种病毒出现。病毒作者宣称,这将是“熊猫烧香”最后一次更新。 这场历时两个多月的较量结束了吗?“蜜罐”中发现病毒 2006年11月14日,中关村瑞星公司总部14楼。 一群反病毒工程师围着一台与网络隔绝的电脑。随着鼠标点动,数百个熊猫图标出现在屏幕上。这是工程师们当天捕获的病毒,命名为“尼姆亚”。 史瑀是瑞星公司研发部病毒组的反病毒工程师。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和数十名伙伴一起捕捉网上流传的病毒,然后将病毒“拆”开,研究其内部结构后,升级瑞星的病毒库。 当天下午,一名用户向他们提交了一份病毒样本。随后,他们又在病毒组的“蜜罐”内,发现了该病毒的踪影。 “蜜罐”是病毒组设立在互联网上的一些防卫性孱弱的服务器,工程师们故意在服务器上设置多种漏洞,诱使病毒侵入。“就像猎人做的沾满蜜糖的陷阱,专门吸引猎物上钩。” 从“蜜罐”里提取病毒后,史瑀和同事们将病毒移到公司14楼的一台与网络隔离的电脑上,这里是病毒的“解剖台”。 “运行病毒之后,系统所有的图标都变成了熊猫。”史瑀眼前的屏幕上,出现了一排排的熊猫图案,熊猫们手持三炷香,合十作揖。 经过分析,工程师们发现,在病毒卡通化的外表下,隐藏着巨大的传染潜力,它的传染模式和杀伤手段,与风行一时的“威金”病毒十分相像。瑞星公司随即发布病毒预警。 病毒蔓延涌向全国 “最开始的‘尼姆亚’不算厉害。”史瑀说,随着病毒作者的不断更新,它的破坏力和传染力也随之上升。 2006年11月底,“尼姆亚”只有不到十个变种,然而12月开始,病毒作者从数日一更新,变为一日数更新,它的变种数量成倍上升。这时候,“熊猫烧香”已经取代了“尼姆亚”这个名字。 12月中旬,“熊猫烧香”进入急速变种期,在几次大面积暴发之后,“熊猫烧香”成为众多电脑用户谈之色变的词汇。 圣诞节过后,“熊猫烧香”版本已达到近百个。 史瑀说,去年12月下旬,国内近千家大型企业感染“熊猫烧香”,向瑞星求助。“当病毒变种和感染人群超过一定数量时,病毒的传播就会以几何方式增长。” 12月26日,金山毒霸全球反病毒监测中心发布“熊猫烧香”正疯狂作案的病毒预警。 27日,江民科技发布关于“熊猫烧香”的紧急病毒警报。 2007年1月7日,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紧急预警,“通过对互联网络的监测发现,一伪装成‘熊猫烧香’图案的蠕虫病毒传播,已有很多企业局域网遭受该蠕虫的感染。” 1月9日,“熊猫烧香”继续蔓延,开始向全国范围的电脑用户涌去。 这一天,“熊猫烧香”迎来了一次全国性的大规模暴发,它的的变种数量定格在306个。
小江是黑龙江省一家网吧的网管。1月9日到1月10日的两天间,他所在的网吧内空空荡荡,并无顾客,打开网吧的40多台电脑,屏幕上布满了“熊猫烧香”图标,系统崩溃,无法运行。 “毒是9日早晨中的,一开始只是一台机器,我杀毒时候,局域网内其他机器陆续中招。”小江说。 同一天早晨,在北京一家IT公司工作的刘先生上班后发现,公司近30台电脑全部感染“熊猫烧香”,病毒破坏了电脑内的程序文件,并删除了电脑备份,公司正在研发中的半成品软件毁于一旦。 刘先生愤怒之下却又无奈。在年度总结报告中,他特意加上了一条:“以后重要程序必须备份,防范类似‘熊猫烧香’的流氓病毒。” 同一天晚上,北京的一家报社里,技术人员们东奔西跑,几十名编辑记者都在等待着他们清除电脑里的“熊猫烧香”。 1月10日,上海一家台资公司的员工张先生打开电脑,迎接他的是一排排拱手举香的熊猫。环顾四周,他发现同事们脸上有同样的惊诧表情。整整一天,公司业务陷于瘫痪。 …… 根据瑞星公司提供的“熊猫烧香”病毒用户求助数据,仅1月9日一天,瑞星用户向公司求助的人数已达1016人次,11日达到1002人次。因为是选择性求助,并仅限于瑞星杀毒软件的正版用户,这个数据只是冰山一角。 据了解,1月9日感染的电脑用户达数十万。其中北京、上海等电脑用户较集中的城市成为“重灾区”。 “熊猫”并未就此止步,它继续四处“烧香”。随着变种的不断增多,病毒洪潮蔓延无休,并且愈演愈烈。 截至目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