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上枢密韩太尉书》同步练习(无答案)鲁教版
第25课《上枢密韩太尉书》同步练习
1.苏辙,字______,号______,又号______,______代散文家,与其父______、兄______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
2.此文是19岁的苏辙写给韩琦的信,作者写这封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是刚刚考取进士的青年,一个是掌管全国军权的大官,怎么开口下笔呢?
首先是称谓问题。作者不直呼对方,而称“____________”,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是为了表达对对方的____________。
4.第一段,作者先从作文当有养气之功谈起,提出作文的新奇观点,即“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的“气”指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具体阐述“养气”的时候,作者采用了_________的论证方法,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际上在“养气”上作者强调了两方面,前者是________,后者是___________。这一段中所说的“太史公”是_________,他写下了被鲁迅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______》。苏辙称其文章颇有奇气,奇在什么地方?用原文句子回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段,就自身经历进一步对“养气”说展开论述。作者有前后不同的两种学习经历。第一种是____________时的学习情况,所交往的是人;所居住的环境是_______;所读之书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作者“决然舍去”,目的是“”。第二种是__________时的学习情况,作者见到的“奇闻壮观”可概括为三方面:①名山大川:包括:_____________,②名胜古迹:包括:______,③名人学士:包括:____________,归纳起来,实际上是两点: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这两样实际上又可看出作者“养气”更重视______________。作者见到的“奇闻壮观”那么多,但未见到的是。接下来作者由欧阳公自然引出韩琦,对他大加颂扬,表达了对他的_______________之情,作者写“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看似与上文意思无关,其实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在第三段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就明确了苏辙的求见之意。
6.第三段“于山见……于水见……于人见……”比仅仅是呼应上文,真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四段,作者自明志向,再表求见之意,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可知作者志向宏大,其志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一句中“________”一词表明作者再次求见之意,这是一种____________的说法。
8.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
(2)辙生十有九年矣
9.翻译下列句子。
1)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2)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3)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
4)其气充乎其中而溢处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5)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6)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
7)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8)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 1 -
用心 爱心 专心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