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先秦第三讲“三代的纪年与文化”
第三讲 三代的纪年与文化 一、三代的纪年 二、寻找夏文化 三、考古学所见三代文化的进步 一、三代的纪年 共和行政 召公、周公等共同执政 卫国共伯和代行天子事 前841年即共和元年,曾被认为是中国历史第一次有明确纪年的开始,此后每一年都明确可考。 《史记 · 十二诸侯年表》 一、三代的纪年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载春秋历史,有详细纪年,从共和元年始 《史记·三代世表》 载黄帝至共和帝王世系,无详细纪年 刘歆《三统历》 班固《汉书·律历志》 推算古代纪年 武王伐纣在公元前1122年 《竹书纪年》 载黄帝至周隐王纪年 《今本竹书纪年》 后人重编,不可信 《古本竹书纪年》 不完整,有错误 一、三代的纪年 夏代纪年 《三统历》 夏代432年,亡于前1751年,建于前2183年 通行说法 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7世纪 商代纪年 旧有三说 四百余年、五百余年、六百余年 碳14测定结果 商代早期 公元前1800—1600年 商代中期 公元前1600—1400年 商代晚期 公元前1400—1100年 通行说法 商汤建国:公元前18世纪 盘庚迁殷:公元前14世纪 商纣亡国:公元前12世纪末 西周纪年 《皇极经世》 西周共352年 陈梦家 西周只有257年 其他说法 269年、285年、305年 一、三代的纪年 夏商周断代工程 1996年国务院决定实施该工程 涉及学科 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古文字学、历史地理学、世界古代史、天文学、测年技术等 参加学者 二百余人 首席科学家 李学勤 分工 9个课题、44个专题 预期目标 西周共和以前(武王—厉王)确定比较准确的年代 商代后期(武丁—纣)确定比较准确的年代 商代前期提出比较详细的年代框架 夏代只提出基本年代框架 一、三代的纪年 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 西 周 年 表 武王 1046-1043 4 成王 1042-1021 22 康王 1020-996 25 昭王 995-977 19 穆王 976-922 55 共王 922-900 23 懿王 899-892 8 孝王 891-886 6 夷王 885-878 8 厉王 877-841 37 共和 841-828 14 宣王 827-782 46 幽王 781-771 11 商 后 期 年 表 盘庚 1300-1251 50 小辛 小乙 武丁 1250-1192 59 祖庚 1191-1148 44 祖甲 廪辛 康丁 武乙 1147-1113 35 文丁 1112-1102 11 帝乙 1101-1076 26 帝辛 1075-1046 30 夏代 公元前2080—1600年 商代前期 公元前1600—1300年 二、寻找夏文化 记载夏代史事的文献 《尚书·虞书》、《夏书》 《史记·夏本纪》 竺可桢《论以岁差定尚书尧典四仲中星之年代》 《尧典》提到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黄昏时分,天上出现“中星”,分别位于鸟、火、虚、昴四宿。根据“岁差率”进行计算,认为是“殷末周初之现象”。 《竹书纪年》 有夏代世系,与《史记·夏本纪》同 二、寻找夏文化 二里头文化 1953年发现于河南登封玉村,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最为典型 二、寻找夏文化 二里头文化 分布地区 河南、山西,与夏人活动区域吻合 相对年代 晚于龙山文化,早于商文化 绝对年代 公元前2395—1625年 二、寻找夏文化 遗留问题 二里头文化可分四期,一、二期为早期,遗址遗物少 三、四期为晚期,遗址遗物多。 意见分歧 四期都是夏文化 一、二期是夏文化,三、四期是商文化 一至三期是夏文化,四期是商文化 大家公认 二里头文化一、二期是夏文化 三、考古学所见三代文化的进步 1. 农具的进步 夏代 石铲、骨铲、石镰、蚌镰等 商代 石器居多,有铲、锄、镰、耒、耜,木耒、耜最普遍 西周 木制耒耜为主,有青铜镈、臿,但数量极少 《诗经》 “有略其耜”、“畟畟良耜”、“以我覃耜”、“驷鐵孔阜” 《秦风·驷鐵》 “驷鐵孔阜” 三、考古学所见三代文化的进步 2. 青铜铸造业的发展 《越绝书》:“禹之时,以铜为兵。” 三、考古学所见三代文化的进步 2. 青铜铸造业的发展 三、考古学所见三代文化的进步 2. 青铜铸造业的发展 三、考古学所见三代文化的进步 2. 青铜铸造业的发展 西周青铜器: 数量大大超过商代,在西周遗址中经常发现“窖藏铜器”,一窖少则四五十件,多则百余件,河南三门峡的虢国墓,出土铜器一百八十一件。 三、考古学所见三代文化的进步 3. 货币的出现 贝、铜贝 以朋为单位 金 以寽 为单位 商末金文 “赐贝”、“赏贝” 周初金文 “王赐金百寽 ” 三、考古学所见三代文化的进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