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大豆种质资源评价研究.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吉林省大豆种质资源评价研究

大豆种质资源不仅是大豆育种的基础,也是开展大豆起源、进化、遗传、生理生化、解剖学等研究的基础材料。 吉林省大豆科技工作者在大豆品种资源的收集、创新和利用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1980年以来已有14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的奖励,其中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 一、栽培大豆品种资源研究 2、吉林省大豆品种资源的分布 吉林省地方品种资源的生育期(出苗~成熟的天数) 变幅为94d~144d,包括六个类型,即: 地方品种的结荚习性类型: 以无限型居多,占全部品种的70.9%;少数为有限和亚有限类型,二者比例相近。其地理分布与吉林省的降雨量和土壤肥力相适应。 育成品种结荚习性类型: 上世纪50~60年代,以无限类型为主,有限和亚有限类型并重; 70年代,无限和亚有限类型并重,保持一定比例的有限类型; 80年代至今,以亚有限类型为主,有相当比例的无限类型。 总的趋势是无限类型减少,亚有限类型增加,这与吉林省生态条件和生产发展是相适应的。 百粒重的地理分布与结荚类型分布基本一致。 3、吉林省大豆品种资源的评价 1980年以来,组织资源、植病、昆虫、生理、品质分析等专业与院内外有关单位协作,对吉林省栽培大豆品种资源的农艺性状、病虫抗性、生理特性、化学品质、抗逆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筛选出一批抗源及优良种质。 生育期类型及其生育期构成与产量的关系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大豆产量是随着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大豆高产的生育期类型是与当地生态条件适应的类型。 从各发育阶段占全生育期的比值来看,苗期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花荚期和鼓粒成熟期随生育期延长而减少。 各生育阶段对品种生育期的影响,苗期>鼓粒成熟期>花荚期。 平均株高88.8(±36.8)cm,变异幅度25.6cm~139.0cm; 分枝数2.39(±1.47)个,变异幅度为0.2~6.8个; 分枝总长与株高比值1.53(±0.58),变异幅度0.18~4.14; 株宽与株高比值0.24(±0.08),变异幅度为0.04~0.57。 吉林省育成品种从株型性状上看, 高秆型品种占30.0%,中秆型占58.0%,矮秆型占12.0%; 主茎型占全部品种的74.9%,分枝型占25.1%; 张开型占全部的24.1%,收敛型占74.9%。 总的看来,以主茎型为主。目前生产上的主要推广品种,几乎全部是中高秆主茎收敛型。 82.2%的吉林省大豆品种资源对SMV表现感病,地方品种感病尤为严重,育成品种感病稍轻。抗源十分缺乏,只有少数品种表现中抗。 霜霉病在吉林省各地均有发生,东部和中部地区雨量较多,发生较普遍。吉林省大豆品种资源对霜霉病多数表现抗病,抗病性西部地区强于东部地区。抗源十分丰富,鉴定出高抗霜霉病品种230份,占全部品种的28.3%;育成品种37.3%表现抗病和高抗。 吉林省的大豆品种资源较抗灰斑病。东部地区品种比西部地区品种表现抗病性强;育成品种的抗性高于地方品种。抗源比较丰富。 吉林省大豆品种资源对SCN1号生理小种感病较轻,97.2%的品种表现中感;多数品种对3号生理小种表现感病,有相当数量的品种表现高感。西部地区品种比东部地区品种感病轻,深色大豆感病轻。吉林省缺乏胞囊线虫抗源。 吉林省大豆品种资源多数表现抗大豆食心虫,中抗以上材料占全部品种的57.4%。品种的抗虫性,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育成品种高于地方品种。 吉林省大豆品种资源多数感大豆蚜虫,感虫和高感品种占全部品种71.3%。有相当一部分品种较耐虫,以无限结荚习性品种耐虫性强。抗虫品种占极少数,筛选鉴定出表现抗虫的品种5份。 上世纪80年代,吉林省农科院对700余份大豆品种进行连续三年耐旱性鉴定,筛选出一批耐旱品种资源;研究了水分胁迫对不同耐旱品种成熟期的影响。对利用田间综合鉴定指标筛选出的10个耐旱品种和7个不耐旱品种给予同样的水分胁迫处理后,耐旱品种的细胞膜透性明显小于不耐旱品种,可以将细胞膜透性作为衡量大豆品种耐旱能力的参考指标。 利用人工气候箱控温对不同生育时期的大豆植株进行10℃低温(昼夜恒温,光照14h)处理10d,研究低温对大豆生长、发育、产量等的影响。分枝至开花前(花芽分化期)对低温处理最敏感,是大豆冷害的关键时期。 东北师大利用扫描电镜技术与光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耐盐野生大豆植株进行结构解剖分析,发现了耐盐野生大豆茎叶的盐腺结构,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盐腺结构研究的理论。 蛋白质含量平均为41.83%,比黑龙江715份大豆品种的平均含量低1.25%,比辽宁西部和北部的582份大豆品种的平均含量低1.07%,比辽宁南部和东部的230份大豆品种平均含量低2.24%。吉林省大豆品种间的含量差异较大,变幅为33.15%~48.50%,变异系数6.31%。 18种氨基酸含量以谷氨酸最高,平

文档评论(0)

kabud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