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rojectcitizenpurposeofthesessionintroducing
公民培养方案-幻灯片 概念辨析 第一组概念:公民、公民教育、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公民法制教育实践活动 第二组概念:问题、公共问题、公共政策问题 公民意识、理性习惯不是先天遗传下来的,也不会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而自然增长,而是需要在学校接受教育和传授的; 责任与参与是公民教育的核心理念。知晓有何责任、懂得如何参与,是影响到问题解决的前提条件,掌握公民知识是前提,更要学会有效参与的技能,并以此为工具,积极投入到改良社会中来。 学校公民教育的使命就是进行公民知识的学习与参与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把所学的民主准则与公民知识运用到实践去,让学生在实践训练中体验民主生活的真谛。 学校公民教育的实施途径 正式课程 非正式课程 正式课程的实施 正式课程的实施可以通过专门的课程,如公民学、道德教育等进行系统的实施关于公民知识的学习,最好的途径无疑是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 也可以通过采用渗透的方式,在不同学科课程中进行公民知识的教学,如在社会课、历史课、地理、语文、品德课中进行。 非正式课程实施 通过非正式课程推行公民教育是实施公民教育的重要途径,从学校管理到班级管理,从校风建设到课外活动都可以渗透公民教育。 学生们需要有机会来实施公民行为。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参与一个民主社会是整个学校的责任。 学校里所有的课除知识以外,也有鼓励民主价值观和民主情操的责任。所以,公民教育不应只贯穿于课程中,还应贯穿于全校整个时间——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 我们现在搞的还不是公民教育,只是公民教育研究,没有社会化、没有实践化”。 近年来,公民教育的研究虽有实践趋势,但“许多人对公民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尚有分歧,公民教育缺乏系统性思考……这就导致有极大局限性的公民教育内容、形式更多地集中在有关公民知识的传授和灌输上,忽视了更为根本的公民意识、批判能力、公民技能等公民品性的培育。 这样直接导致的后果可能是产生“有公民知识而无公民技能的愚民;或是只抱怨社会问题,而不知行动的奴才;或者只用粗鲁的行为行破坏之事的草莽”。因此,在实践层面加强公民技能的培养,促进关心公共事务、对公共事务具有判断力、懂得如何与政府打交道、如何理性、非暴力、负责任地妥善解决涉及公共事务的公民养成显得尤为关键。 近10年我国公民教育研究的情况统计 公民技能 智力技能:批判性思考的技能、解释与分析的能力、评估与辩护的技能…… 参与技能:公民参与政治过程和公民社会所必须的技能。 政治与公民参与 何为政治?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孙中山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公民参与的渠道 与政府打交道。通过与政府打交道,帮助和监督政府制定,改进解决有关问题的公共政策、法规。 社会途径——它是指参与社区生活、与他人进行社会交往,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改善社区的事务(或者说改善自己周围的公共事务),这一路径是非政府的渠道。 强调公民参与,不是说只是满足于人人参与政治、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事实上,不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参与,把个人利益置于公共利益之上以致不惜损害公共利益的参与,不懂得妥协的参与,非理性的、暴力的参与是危险的参与。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关心公共事务、对公共事务具有判断力、懂得如何政府打交道、如何理性、非暴力、负责任地妥善解决涉及公共事务问题的公民。 第二组概念 问题 公共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 公共问题:并不影响很多人,不会对他人产生直接效果,这类(社会)问题称为私人问题。而那些有广泛影响,包括受到交互过程的间接影响,以及所有这些影响都达到了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人们才称为公共问题”。 ——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中国经济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P148) 公共问题具有影响的广泛性。这集中地表现在:它超越了“私域”的范畴,并不仅仅影响单个的个人或团体,而将对多数或绝大多数人或团体产生普遍的影响。 公共问题既包括公益问题,也包含公害问题;它们使所有社会成员都潜在地共同受益或潜在地共同受其威胁。这样,公共问题的存在就不仅仅是公众主观预期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差距问题了,而是公众在客观上潜在地、共同地受其影响;公共问题的解决也不是为了满足公众个人的利益需求,而是为了实现同样具有社会共享性的公共利益。 ——张庆东《公共利益:现代公共管理的本质问题》《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4月) 公共政策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客观存在的、已被社会上大多数人觉察、关注和认同的,与既定的价值、规范和利益发生冲突,并且由社会中的个人与团体提出,属于政府管辖范围之内并能被列入政府的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P124) “公共问题”包含公共交通问题、公共安全问题、公共卫生问题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