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宝鸡市金台区旱塬地小麦产量提升的制约因素及对策.docVIP

宝鸡市金台区旱塬地小麦产量提升的制约因素及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宝鸡市金台区旱塬地小麦产量提升的制约因素及对策.doc

宝鸡市金台区旱塬地小麦产量提升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摘要 从自然、土地、技术层面分析了宝鸡市金台区旱塬地小麦产量提升的制约因素,并总结了其对策,以期为旱塬地小麦产量高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产量提升;制约因素;对策;陕西宝鸡;金台区;旱塬地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068-02   渭北旱塬区地处陕西丘陵沟壑区的南部和关中平原的北部,包括宝鸡市等5个市25个县(区),是全省优质粮食、果品、畜牧业的最佳适宜发展区。渭北旱塬的海拔为600~1 300 m,地貌以黄土高原沟壑为主,该区塬面开阔平坦,土层深厚,土质条件良好,蓄水保墒性能强,具有形成高产的土壤基础条件,光、热条件有利于农业的优质和高产,但水源的短缺制约着该区域农业的持续发展,近年来还有加剧的态势。   金台旱塬区地处宝鸡市区以北2 km,小麦的常年播种面积为9 066.67 hm2,占全区小麦播种总面积的73.4%。该区域的海拔为800~900 m,年降水量550~730 mm,地表水资源贫乏,地下水位在100 m以上。据水利部门测定,年降水的65%~70%通过径流和蒸发损失掉,干燥多风的冬季,更加剧了土壤中水分的无效蒸发。解决好这一区域的小麦高产难题,对实现全区粮食的丰产丰收具有决定性意义。为此,2011年笔者在蟠龙镇西营村、大槐树村、索家村、闫家村、南皋村、晓光村等6个村建立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1个,面积为680 hm2,在蟠龙镇南皋村建立百亩攻关田1个,面积为7 hm2。6个项目村涉及3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 168户。   1 制约因素   冬春连旱的自然因素与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人为因素是小麦产量继续提升的两大障碍。改革开放前,农村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劳动产品集体支配,劳动生产率低下,粮食短缺。实行分田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自主生产,产品自主支配,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连年丰收,彻底解决了温饱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一家一户粮食生产优势逐渐丧失,弊病越来越明显,表现为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原有设施严重损毁、比较效益最低、单产不高、土地生产率徘徊不前,加之灾害天气年年发生,粮食总产继续提升难度逐年加大,现有生产关系,对农业生产发展的阻碍作用逐渐显现。   1.1 自然因素   主要表现为年降雨量分布不均匀,气候表现异常,需水期土壤的有效水分不足。小麦全生育期230 d,需水量相当于400~600 mm降雨量,但生育时期内实际降雨量只有全年降雨量的1/4~1/3,尤其是11月至翌年2月,月平均降雨量只有3~4 mm,土壤有效水分远远不能满足小麦正常生长发育[1-2]。   1.2 土地因素   土地分散经营不能有效发挥技术与资金优势,导致土地产出率不高。在计划经济下,分田到户政策,解放了农民,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依靠化肥、良种和农业机械大面积推广应用,使全国粮食产量突破5亿t大关,但农业规模化程度太低,土地生产率常年徘徊在3 000 kg/hm2的现状依然存在,这种经营方式,虽解决了吃饭问题,但解决不了发展问题。在市场经济下,它保障农户家庭粮食安全能力有余,却不能满足国家对粮食生产力再提高的需要,当年粮食丰欠,虽不影响农户家庭粮食的需求,但影响社会的稳定,国家与农民对土地产出需求严重不一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个矛盾对未来国家粮食的安全影响不容忽视,粮食的继续增产,需要国家大面积、长期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投入,一家一户难以实现。受比较效益影响,现在农户种粮积极性远不如从前,农业科技无法全面落实到每一农户,每一田块,加大了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难度与成本,不但浪费了有限的土地和资金资源,也浪费了和平发展机遇。   1.3 技术因素   1.3.1 耕地质量连年下降。旱塬地虽有丰产的基础条件,但多年大量使用化肥,不用或少用有机肥,忽视夏季深翻晒土和雨后耙地等“重用地轻养地”的生产方式,导致土壤板结,耕层变浅,保水保肥能力下降[3]。农谚说的好“土地不深翻,麦根没出钻”、“深耕加一寸,顶上一遍粪”。夏季深翻晒土和雨后耙地等农业措施,具有加速土壤熟化、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深层土壤蓄水能力、杀灭土壤害虫与土传病害以及防止低温冻害等多重作用。   1.3.2 农户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不高。2011年金台区小麦平均产量2 880 kg/hm2,价格按2.1元/kg计算,折合收入6 048元/hm2,扣除种子、化肥、播种、收获及人工费用3 450~3 750元/hm2,种植小麦纯收入为2 298~2 598元/hm2,辛劳一季抵不上在市区几天的打工收入,导致农民对种粮的积极性不高,在小麦种植中“一种一收一晒三个工”的现象普遍存在。   1.3.3 备耕与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