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拿手的情景教学法.doc
最拿手的情景教学法
看着新鲜的牛奶、诱人冰淇淋、香蕉,还有一台搅拌器,老师,这是要干什么?你说孩子们能不兴奋不已、跃跃欲试吗?
大量的生词,以及伴随而来的用法、句型、习语,就那么短短45分钟,怎样让学生掌握到最好?用“情景教学”法。学生也可以尝试着“情景学习”法,多给自己创设一些场景,把周围环境里的元素、或者想象的元素都有机整合起来,加深巩固记忆,积累学习能力。
内容:《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怎样做香蕉奶昔?》)
用“场景”记忆单词
blender,turn on/off,put sth into the blender,knife—cut sth up,glass—pour,teaspoon—stir,peel。
这7个关联性的词汇和词组,对听课的学生来说,绝大多数是陌生的。不过我有办法:
先摆出一台搅拌机,打开电钮,搅拌机嗡嗡抖起来,关上。搅拌机是blender,打开/关上(开关)是turn on/off。再倒一点水在搅拌机里,这个过程就是put some water into the blender。几个简单动作中间,有三个词和词组用法。
我手执一把锋利的小刀,学生脱口而出:“knife!”“What is the knife for?”(刀用来做什么用的呢?)“Cut!”(切割)操起一只香蕉,用刀切起来,顺藤摸瓜给出短语cut sth up的用法。剥香蕉皮的环节,还教给学生一个新词——peel(动词,剥的意思)。
那么往杯子里倒水,该怎么说?比put sth into the glass还有更好的说法吗?有,是—pour。这个词的意思是倾、倒,最符合倒水中“倒”字的英语本意。杯子里放点糖,用汤匙搅拌一下。“搅拌”又该怎么讲?学生想不出来,陆老师边搅拌边说出stir。
【匠心拆解】:
小学英语,词汇量小,多是生活中常见的词汇。初中英语对词汇的掌握更进一步。这些相对陌生的词和短语,如果仅仅用朗读、默写这样机械的背诵形式,学生掌握起来一定会觉得难很多。用这样的场景式教法,即便学生不能马上记住,但记忆这些单词、短语,会和动作等结合起来,印象更深刻,记忆更牢固。
从录音里找关键词
做一杯香蕉奶昔,从准备到制作的过程,要分成几步?有了前面的词汇和短语基础,学生开始听录音。录音是一段对话,具体介绍了奶昔的制作全过程。
peel the banana—cut them up—put the banana into the blender—pour some milk and icecream into the blender—turn on/off the blender—pour and drink。(剥香蕉、切好、放进搅拌机里、倒入牛奶和冰淇淋、打开搅拌机、关闭、倒出来喝)
过程并不复杂,对话中学生跟着原音朗读,并找到每一个步骤的关键词,记录下来。这些词中,除了名词、动词,还有什么是特别一些的吗?
我启发学生:“‘first’we cut up the….”有学生明白了,马上跟出“then” “next” 和 “finally”。介绍香蕉奶昔的制作,这是一个过程描述,需要这四个连接副词承上启下。
【匠心拆解】:
听力对学好英语很重要。听录音,是中学英语中比较常见的形式。平常训练中,不仅要听懂录音的意思,还要学会抓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就是录音的核心点,也可能就是考点。在这一环节中,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听录音,抓关键词、关键句,锻炼听力的同时,还总结出描述过程常用的副词,间接渗透了写作能力。
看关键词想场景做对话
我引导学生,把录音中的对话以两人一组形式复述出来。当然,不能凭空,要看着黑板上的关键词、想着奶昔制作的过程,在台上用各种备好的原料,动手制作香蕉奶昔。
在一阵鼓励声中,两个女生上台,按照录音中的顺序,把材料准备齐整,一板一眼地做奶昔。全英文对话,学生并不觉得很吃力。不过,漏掉了“stir”这个关键词。
奶昔做好后,听课的学生们已经眼巴巴,盯着搅拌机目不转睛了。在一起分享时,我问学生:味道如何?有学生回答:好像没有想象中好喝。我追着问:Why?一男生说:“Maybe banana is not fresh.”引来一片笑声。
之后学生再以四人一组形式,介绍如何制作奶昔。几组展示中,学生对于生词、短语用法表现得都不错,几乎没有出现错误的情况。
【匠心拆解】:
从词汇、短语,到有句型、语法的对话,这是学英语最根本的方式。同样,我也是由浅入深,从词汇开始,到大段复述,逐渐让学生在制作奶昔的语境中巩固基础。学生在介绍复述时很少出错,
文档评论(0)